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4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56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文英 《理论界》2010,(9):120-123
"舆情"主要是指民众的意愿和态度,康熙时期的舆情大多反映与民生、吏治有关的重大事情。康熙对于民意的重视是受到清初"经世致用"思潮和儒家民本思想的双重影响,他了解民意的途径除了亲自巡行之外,主要是来源于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奏折报呈与廷议。康熙时期对舆情民意的重视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然而,缺少技术性制度的支持,仅凭君主和官吏的道德自觉重视民意只能是自发的、随意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22.
吕元礼 《城市观察》2011,(1):15-21,144
从历史传承角度来理解,新加坡模式一英国的制度+东方的传统+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源于英国的制度,新加坡政治制度大体继承了议会民主,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让民做主;继承东方的传统,新加坡政府积极发展托管民主,从而表现出绩效显著的为民做主;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新加坡行动党注意贯彻群众路线,弘扬群众民主,从而表现出着力坚持的认民做主。  相似文献   
23.
曾国娜  黄桂华 《现代交际》2023,(2):43-50+122
传统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君王治理朝政的主要理念之一,也是维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纽带,对封建社会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性质决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君王的统治,因而有其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足。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赓续和创新。  相似文献   
24.
传统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思想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一个主题。它起源于先秦 ,形成于两汉 ,完备于隋唐 ,衰落于明清。传统民本思想既与现代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又是中国人在观念上走向现代民主思想的起点。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赋予民本思想时代新含义 ,分别是传统民本思想转化为现代民主思想的根本条件、必要条件、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5.
儒家民本思想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民本思想渊源于商周 ,形成于春秋战国。进入封建社会后 ,随着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间矛盾斗争的起伏而上下波动。秦末、隋末、明末农民大起义 ,促成了汉初、唐初、清初民本思想的新高潮 ,迫使统治者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导致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出现。到了近代 ,随着西学东渐 ,传统民本思想开始向近代民主思想嬗变 ,成为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群众观点的深厚文化土壤。弘扬民本思想的精华 ,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儒、墨比较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伦理思想中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民本”精神。墨子反对儒家以等差之爱治政救世,他从“农与工肆”的利益出发,以“兼爱”为核心,传达了一种爱无差等,为万民兴利的以民为本的伦理精神。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三方面可以体现:一是“兼爱”思想:“爱利万民,爱利百姓”;二是“尚贤”思想:“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三是“天志”思想:“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民本”精神虽然在墨子时代未能如墨子所愿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但其真知灼见仍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扬。  相似文献   
27.
儒家人道主义与斯多亚人道主义表面看来颇为相似,实际却有质的区别:前者从君本位出发,论及的人是有等级的社会人;后者从人本位出发,论及的人是生而平等的自然人。儒家人道主义是一种“民本”思想,导致的是专制;斯多亚人道主义是一种“人本”思想,产生的是民主  相似文献   
2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是贯穿整个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主轴。邓小平"以民为本"思想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而且鲜明地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实现了向现代民主意识的成功跨越。  相似文献   
29.
为了准确地体认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性质,研究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明末清初的民本思潮就更有价值和意义,选取该时期的民本思想集大成者王船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本还原和中西比较的分析方法,得出民本思想即使发展到极致,其思想动力仍来自于传统,其认识与民主思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终究未能进入"近代"的门槛.  相似文献   
30.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有一段“国人皆曰”的议论,认为国君在用人、去人、杀人时,应该倾听国人的意见。他还谈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得天下是“天与之,人与之”。此外还有“诛一夫”、国君有大过不听劝谏则“易位”等说法。不少学者依据孟子的这些言论,认为他具有民主、民权甚至人民革命的思想。本文对这些说法逐一进行考证,认为这些学者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如果说孟子具有民本思想,那么他只是将民当作君王立国的本钱、资本,而不是将民当作立国的目的、看作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