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4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56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时代,高校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人本身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有发展能力的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目标,使每位学生都树立起民本观念。  相似文献   
682.
梁启超反君权,倡民权,将民权建立在国家主义的基础上。其民权的主要内容是自由,自由是天赋的权利。开民智是民权实现的观念条件,完政是民权实现的制度条件。设议会、立宪法、司法独立等都是为了保障民权。梁启超的民权与宪政思想并不完全是西方式的,其中包含有传统法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683.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乡镇政府形象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镇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乡镇政府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是乡镇政府职能有效实现、行政效率得以提高的保障;是实现政府与民众有效沟通的桥梁;是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积极性的动员力量.在良好的乡镇政府形象目标设计中,它应当是公众经济利益的谋求者和维护者;是一个廉价政府;是一个民本的政府.当前的乡镇政府形象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乡镇政府应通过树良好的行政理念、提高政府运作的效能、加强乡镇政府公务员自身形象的塑造,建设社会公众满意的乡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684.
孟子的“民贵君轻”说并非视民为“工具”,而是认为民的价值高于社稷和君主。儒家所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即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在战国时期,孟子劝说诸侯国君行仁政而“王天下”,故孟子并非“尊天子贬诸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君主制结合在一起,从政治体制上说,它是与民主制相对立的,这是其历史的局限,但不可否认儒家是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因此,在民本思想中亦蕴含着从君主制向民主制发展的种子。在中国近现代的民主进程中,传统的民本思想被扬弃:一方面,与其结合在一起的君主制被否定;另一方面,其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的思想被继承。理清民本与民主的关系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5.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赋予了"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很高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的顶峰。然而,与西方的民主理论相比,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在"谁之主权"、"谁之法律"以及"民主议事机构的设置"三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与现代民主理论有着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686.
习近平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为此,在民本理念下,着眼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和文化传承层面等“四方联动”,探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渗透路径,以促进百姓确立共同价值取向的自觉精神追求作为切入点,立足于思想教育的广泛性要求与政治工作的先进性导向相结合,制度化“社会公益”服务工程与集中性“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相统一,凸显精神文明建设“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687.
民本思想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近代以来却频遭误解与错判,而其在未来之善好秩序重建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与意义,也一直被学界严重低估。本文尝试在新的视野中理解民本思想的内在结构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即:民本思想并非单一的法政思想形态,而是贯穿上至神学下至经济等多个层面与维度的综合性思想形态,是为先秦诸子与后世历代思想家所共享的中国思想文化基座。未来中国思想与文明之创发,及善好生活秩序之重建,亦必须立足于民本思想之大体,并积极消化西学有益元素,才能实现固有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688.
在儒家教义为主、兼采佛道学说的哲学观、历史观、政治观的支配之下,在贴近百姓生产生活的为政历练之中,苏轼形成了具有强烈民本精神的法律思想。苏轼的民本法律思想主要从以人情为本的立法论、以民生为本的执法论、以民意为本的谏议论和以人道为本的刑罚论诸方面展开,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苏轼民本法律思想既有时代的针对性,也有一定的超越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瑰宝,对当代法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89.
690.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政治文明的基因,精华与缺陷并存。有必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指引下,以民性、民需、民心、民主、民动、民立为主要内容,建立既传承传统民本思想精华,又具有时代内涵的民学新学科,推动传统民本思想向科学理论体系转化,使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