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在越地民间流传的徐文长传说是对徐渭历史形象的演绎 ,更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表达方式。其中大量存在的内容复杂、形象暧昧的传说是民间文化性格的对象化显现 ,也是底层百姓的一种精神体操。在民间文化视野中 ,徐渭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风物 ,是民众历史情感和于越民间文化性格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22.
《中文信息》2007,(12):131-134
薄荷片推荐:板凳龙在浙江省许多地方都有,浦江板凳龙较具代表性。西汉武帝年闻就已兴起,浦江板凳龙,又称为长灯、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一条龙从头到尾,由几十节、几百节甚至上千节板凳串联而成,阵形变化丰富,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游动时又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保留了我国尤其是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以民众信仰龙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23.
许鑫 《中国民族》2007,(7):31-31
2007年6月6日,是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6月3日,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这次大会中,被命名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有166名,其中少数民族有46人,所占比例超过总人数的1/4。  相似文献   
24.
艺术首先必须扎根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之中。就此而言,民间是一片丰厚的土壤,各个时期的艺术成就都离不开民间文化,我们认为,民间用具和纤维艺术存在着特定关系,若站在文化的高度上去研究,其当代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教育与辅导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其效果并非令人满意,这不仅是因为西方理论本身的局限性,而且还牵涉到理论与技术的具体运用的问题。随着人们的进一步观察思考、调查研究和心理辅导的实践发现,中国人有着独特的解决自己心理健康问题的方式。那么,独特方式的根源在哪里,从经典古籍、民间文化中可知其对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6.
吕剧作为一种地方音乐文化的产物,深深植根于地方音乐文化生活之中。吕剧是在地方说唱艺术“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吸取了《凤阳歌》等其他民间音乐艺术,发展成为“化装扬琴”,而后又经发展,成为中国八大剧种之一。吕剧昭示着黄河三角洲人民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的发展,是当地人民精神的寄托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7.
罗雯易昌鸿 《社区》2016,(18):37-37
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古城管委会杨家花园社区里,有一个特殊的“博物馆”——“片邮看世界”民间文化展示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从马来西亚马达京岛水下18米的邮局寄来的明信片、从瓦努阿图海底邮局寄来的明信片、从美国莫洛凯岛寄来的椰子明信片、从冰岛寄来的漂流瓶明信片和装有德国柏林墙碎片的镶嵌式明信片,居民足不出户,便可进行一场明信片上的“环球旅行”。  相似文献   
28.
各种不同的环境、社会、文化等综合因素对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生态学将文化创造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是一种综合、整体、动态的社会文化研究。对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即民间文化的价值观念、自然环境意识、生活方式、造物观念、信仰观念、技术因素、民间社会组织形式,以及文化的时空发展等内容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全面整体地认识民间艺术,协调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认识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状态,谋求对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
"造物艺术论"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物艺术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哲学。它把玄奥的“造物”主体由天神转换为凡人,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它用“造物”科学地包容了物质生产的全过程,既大于工艺美术,也大于设计,从而建立了宽大的学术平台;它把造物和艺术放在本元文化的高度来考察,确认了造物美学与技术美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提出造物艺术进入人文学科的途径,确立历史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地位,为设计艺术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展示了理想的前景。  相似文献   
30.
艺术廊苑     
《船山学刊》2006,(4):F0003-F0003
陈刚1960年11月出生于西安,祖籍江苏扬州。会计学本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已届十八年之久,获高级技术职务、CPA资格。发表专业论文、出版著作、获得部、省奖项若干。然除却工作,爱探究乡土中的民俗民风,最爱寻访村落中的民居民艺,又最爱将物质性民间文化的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