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薄如蝉翼淡如烟,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这是赞誉被称为巴渝十大民间文化艺术之一的梁平竹帘.它与梁平年画、梁平灯戏并称"梁平三绝".  相似文献   
52.
牙牙 《中文信息》2005,(6):55-58
“现在有很多外国人利用旅行者的身份在中国大批量收购民间的工艺品.甚至用集装箱运到国外、”管祥麟说.“有很多偏僻的少数民族村落.连我们这些专门考察民间文化的人都很难找到。但当我到那里时.很多村里人就问我是不是韩国人或日本人因为包括美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和日本人.韩国人早就已经到过那里了、这让我很震惊.没想到他们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相似文献   
53.
社科博览     
《江海纵横》2004,(3):24-25
  相似文献   
54.
民问文化立场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民间文化立场的特点。这种文化立场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对新文学民族化、大众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这种文化立场也限制了他的小说创作在思想的深度和艺术上做进一步的开掘,导致他的小说创作的模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55.
《情源黄土地——新时期陕西文学的民间文化阐释》系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主任赵德利教授的学术新著。也是他承担的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时期陕西文学的民间文化研究”的最终成果。这部新著,立足于民间文化的理论基础,以地域文化对作家的影响为考察点,对新时期陕西文学的情感之源进行了阐释。无论是在对批评理论的建设上还是作家作品的释读上,都呈现了创新的努力,是陕西文学批评上的新突破。在新时期陕西文学批评队伍中,关注本省作家创作的学者和批评家不少,体现了建国以来陕西文学创作和批评共生共长的特点。批评界在批评…  相似文献   
56.
"民间文化"、"民间语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创作回归传统和民间的一种自觉选择,是一种确认的理想存在和价值取向。民间意识的复活,在深层意义上成为文学真正变革的动因。笔者针对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个案进行剖析:一是民族文化影响下的群体思维模式和心理因素影响着作家内在的主观世界;二是民间语境的"异质书写"体现对主流话语的颠覆与消解。它的文学价值、审美意义于民族传统文化日益衰微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7.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26-131
民俗文化是文学原野的草根,民俗文化是民族个性的凝聚。当代河洛作家李准在进行文学创作过程中,深耕于河洛民俗文化:作品方言、俗语、谚语和歇后语鲜活灵动;会场文化、庙会文化展示淋漓尽致;快板、民歌、民谣、儿歌、豫剧、吹唢呐、剪纸异彩纷呈;三眼铳、打秋千、聊天会、骂架等多种多样的民间游戏娱乐活动跃然纸上。这体现了作者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情志的把握。  相似文献   
58.
汉源彩塑     
汉源彩塑是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的一种民间文化,创始于清代光绪年间,是当地民间艺人曹继武自创一派的手工彩绘泥塑艺术品,以现场“捏真容”最为著名。之后,曹继武之孙曹润洪将彩塑技艺融会贯通,并发扬光大,尤其是彩塑的题材,在曹润洪手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丰富:民间文化中的财神、寿星、弥勒佛、观音等形象,以及古典文学《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其重要的表现内容,同时,曹润洪也制作了不少现代题材的作品。汉源彩塑为家族式传承,现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曹润洪。  相似文献   
59.
《成才与就业》2017,(S2):97-97
特色课程居民生态读本崇明文明公约志愿者读本“海农文化”系列:海农文化、自行车运动、三岛联动、长寿崇明、航海文化“民间文化”系列:崇明灶花、崇明曲艺、崇明天气谚语。  相似文献   
60.
"五四"运动以后,曾经的闯将和先锋刘半农,其文化立场逐渐改变,被同时代人和后世论者称为"没落"、被目为从"战士"蜕变为"隐士".本文以"五四"启蒙文化价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紧张,以及刘半农与民间文化的密切关系为背景,考察刘半农"转向"的意义.本文认为,半农之所以甘于戴上"落后"的帽子,是因为他相信自己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对整个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也相信对于"个人性"的坚持、对于"工作岗位"的坚守,能够丰富发展着的时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