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2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556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550篇
人才学   139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406篇
理论方法论   305篇
综合类   3221篇
社会学   463篇
统计学   16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538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52.
53.
论吸引民间资本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性及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环保产业历经 2 0余年的发展已初步具有一定规模 ,但与产业自身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仍有较大差距 ,资金缺乏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新的投融资机制和渠道的建立 ,特别是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 ,就成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54.
路遥小说的审美世界是平民化的,它来自于作者对社会、历史、生活、政治等范畴的改造。这是一种混合的民间艺术空间,是路遥小说审美感染力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55.
道教的诞生,与汉代方士信仰有着直接联系。在汉代,方士是最活跃的宗教信仰传播者,但是,关于其信仰的民间性质,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明晰的描述。从主流社会的排斥、传播的民间色彩看,方士信仰具有民间性质。因其民间性质,方士获得了与主流信仰发生对抗的信仰;因有民间传播组织的存在,方士获得了与主流社会对抗的实体。对抗性的存在,使方士信仰获得了宗教品质的升华,促进了新的宗教产生;同时,也为我们的辨析提供了理论意义,即汉代民间宗教发展的形态和道教产生的必然性,并因此可提出这样的设想:在方士大规模出现的秦汉之际就有了道教的雏形。  相似文献   
56.
2005年6月起在全国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民间文学"自有其独特性:一是20世纪80年代曾经进行过较为全面的普查,这次可称为"跟踪调查"或"重复调查";二是民间文学普查不限于数据收集,而是要采集记录流传在口头上的作品,寻找和发现重要的传承人.在这两点上,民间文学与其他的类别相异.调查要遵守唯物史观和"全面性、代表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和参与观察法.与其他"非遗"类相比,民间文学名录的申报工作相对滞后,其原因既有工作的协调问题,也有对民间文学的认识和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57.
汶川大地震灾难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影响。灾后重建的最大挑战是治理,不是技术。这个治理不是单纯的政府管理,应该包括企业、社区、受灾群众和非政府组织等民间力量的参与。因此,这需  相似文献   
58.
杨正莲 《决策探索》2008,(19):52-54
现在“财政刺激经济“的办法是通过减税把更多收入留在企业和老百姓手中、通过退税把钱送回到中低等收入家庭,以此增加民间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也推动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59.
“秀山花灯”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迄今为止其内涵是不明确的。从文化整体特征审视,应该首先在观念上把秀山花灯视为一种区域民俗文化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区域民间艺术文化形态的几种具体形式。应正确理解秀山花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所具有的民间的基本特征(也是其生态保护认识的逻辑起点):体现民众共同意愿的社区地域性,时间节律和遵循的程序仪式规范性,百姓大众日常生活习俗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60.
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民间美术,独具特色的很多造型手段,本身就具有与现代设计手段的相通之处.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分析了大量作品,指出现代艺术设计应不断拓展与本土民族艺术语言互通、互补、互融和互动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