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79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13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575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1 800余年,中国历代王朝的“编户齐”一直在2 000万人至6 000万人之间徘徊,全国的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8亿亩左右,县的数量大体保持在1 500个上下,总体上并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属于一种“小县制”。同时,县以下还有乡里制度和以什伍编制为基本组织原则的保甲体系,皇权专制集权统治以“县政”为依托,其政治影响可谓无所不在、无事不管。因此,由当代西方学者提出的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纯属于一种毫无历史根据和主观臆断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72.
晁错在吸取秦朝戍边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从西汉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人生活等方面通盘考虑,提出了较完整的移实边的屯垦戍边思想。该理论中的屯、军屯等思想对西汉后历朝历代屯垦戍边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创作活动是取决于人的内在运动,和对时间、地理、文化诸种环境的反映。作为中国族艺术之一的间剪纸在其历史演变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开拓,但要求更多的是应与时代紧密结合,在其形式和精神领域的深层推进和挖掘,以促进中华族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间剪纸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精神性,结合自身创作挖掘间纸材与色彩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4.
人才是管理之宝,有好的人才是治理好一个国家或管理好一个组织重要的要素.孔子亦高度的重视人才的重要性,然而在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学在官府"的时代.因此,孔子才创办了"私学",使平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75.
中国美学思想产生的根源何在?这是中国美学史研究中没有详尽而明确解决的问题。西周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大时代,有西周的文化的昌明,才会有中国美学思想的繁荣隆盛。可以说,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观念和范畴都是在西周萌芽和成形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敬天保的社会观念,宗教礼仪的文化制度,所彰显的理性、人文精神,是孕育中国美学的胚基。形成了中国美学以德为美、重视人格、推崇生命精神的审美取向。这是中国美学区别于其他族美学观念的独特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76.
当今中国,官本位渗透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已经形成官位(权力)拜物教.官本位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加重人的负担,妨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妨碍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造成社会不公,危害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铲除官本位,代之以本位.  相似文献   
77.
一位上海市的父亲身患癌症,却被医院推来推去,无奈奔波于不同的病床间,欲寻一个终老之地而不得。那位辛酸的儿子在绝望之际,花4小时在手机上写了—崮信,坦陈求医的艰难。这是—封公开信,收信人是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士。很快,俞正声给他回信了说“当眼见有养育之恩的亲人于病危之际而无力相助之盹又遭遇一些制度缺陷的伤害,心中之痛,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78.
79.
新兴期的云南民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新兴期的云南俗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即1949年至1966年;1978年至今.从而指出俗研究在认识论上的重大改变,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探索以及新兴期云南俗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80.
民本位与官本位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认为 :本不是要自己起来当主人 ,而是要求君与官要以为本 ,这实际上不是提高的地位 ,而是在抬高君与官的地位 ;本中的并不是与官一样具有相同理性、德性的人 ,而是有待君与官去教化的“愚”者。这种“以吏为师”的传统 ,实际上是使官占有了话语霸权 ,使官成为道德的楷模 ;本中的“”只是一个抽象的整体 ,而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抽象的贵官贱改变不了具体的官贵贱。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 ,本位是虚的 ,官本位才是实的。本位冲破不了官本位藩篱 ,甚至强化了官本位。要消除官本位 ,不能重弹本的老调 ,而应该在制度和舆论上保障和倡导公权 ,反对任何特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