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797篇
理论方法论   108篇
综合类   1238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正《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天汉、天河,银河大貌;监如明镜,光照大地。诠释"汉"有此义。徐州是大汉发祥之地,历24帝,经406年,奠定汉民族及文化基石。关西大汉,山东大汉,徐州人有汉,一个汉字含义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天文、地理、人品素质,生活习惯……等,在此不述。今天,要谈的是汉代徐州饮食文化方面的历史。  相似文献   
992.
汉代向"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大规模移民并进行全面农业开发,是西北地区历史上一次成功的经济建设实践活动。本文对于这次移民开发的背景、成就和意义进行探索,并对参加开发人员的来源与开发地的社会组织、建设模式以及国家一系列奖励政策加以钩沉和总结。特别是以一个农户为单元进行量化分析,来体现这次开发的特点与成就的尝试,具有再现历史原貌的作用,可能对于研究汉代开边有一定的参考性,并对今天的西北大开发也会有某些咨政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王若虚是金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经学家、史学家、文献学家,以学术精博、见解独到,见重于当时.本文就王若虚文学思想与其经学、史学之间的关系,从立足经学、审视理学、借鉴史学等方面具体论述,认为经学培养了王若虚的思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史学培养其求真精神,作用于文学则形成了王氏重思辨、不盲从,求真务实而又重情性抒发的宏通文学观,使其文论思想在重情、理、诗意的同时,呈现出鲜明的经学思辨色彩,亦带有史学求真惟实的光芒,能够切入文学本体,在金源诗学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994.
李俊方 《社会科学》2008,(2):148-153
汉代诸侯朝请一般是定期参加大朝,由大鸿胪负责接待,朝请期间陛见皇帝四次,诸侯朝请需贡纳财物,皇帝有时也采用家人之礼接待,不朝者要受严惩,当然也存在因年老或其它特殊情况免朝的时候.  相似文献   
995.
魏晋南北朝经学在社会动荡和学术冲击下艰难地发展,因统治者的支持和学者的努力以及经学自身的因素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魏晋、南朝的经学创作明显盛于北朝,尤以魏晋为盛。南北经学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对汉代经学的不同对待,南学与魏晋经学的发展脉络极其一致,而北学则在精神上和方法上与汉代经学一脉相承,但经学有横向的流动性,且南北经学有所交叉。南北学人对于各自师法家法的分别遵循,是形成南学北学不同学术走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任颖栀 《齐鲁学刊》2008,5(2):24-26
两汉是我国古代家教的萌芽时期。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戒子益恩书》中,通过对自己生命历程的阐述和人生经验的总结,从道德、学业、生活等方面对后代提出了期望与要求。其中不乏为学的宝贵经验、为人的高德懿行和为父的深情厚望,堪称后世为学、为人、教子的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997.
西汉末年,官府藏书已达13000多卷,光武帝以后,采取“诏求亡失,购募以金”的图书搜集政策,进一步增加了官府藏书。于是,中央政府筹建了多处藏书处所,设立了专门的藏书管理机构和官员,对官府藏书进行校勘、编目、分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藏书管理制度,奠定了官府藏书发展的基础,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图书馆学的发展,确立了我国图书分类的基本体系,编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研究汉代官府藏书的管理,对于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儒家重视道德教育。汉代董仲舒的“性三品”的人性论阐释了人性是道德教育的根据;依据具体的人性才能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人性是多层次的,道德教育具有层次性;中民之性是道德教育的着力点。这些见解对于我们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不断提升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吴昌叶 《社会科学论坛》2010,(4):167-170,179
沈重历仕萧梁、后梁、周、隋,是一位活跃于南、北,且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经学大师。沈重学问淹博,又精于“三礼”研究,他不仅以杰出的学术成就推动了萧梁及后梁经学的繁荣,而且在北周武帝辨别三教优劣的论战中,沈重成功地捍卫了儒教的尊严,其往返于南北的讲学活动又在客观上促成了南北经学的交流,为日后南北经学的统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训诂、笺传是中国传统的文献注释方式,而西方传统的解经学也是以解经说文、注疏显义为主要目的,是以狄尔泰为代表的方法论解释学和以迦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诞生之前的技术性的解释学。二者从承担的任务、借助的工具、发展的道路、面临的理论困境等方面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同时二者又具有明显的文化异质性:解释的文本性质不同,注释者的态度不同,解释的目的不同,意义生成方式不同,发展命运也各不相同。在西方解释学方兴来艾并对中国学术思潮产生巨大影响、中国传统的训诂笺传陷入学术窘境的当代语境下,把中国的训诂笺传和西方的解经学加以比较,开展中西解释学对话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