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435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785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汉代学术主体评论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学术体系、派别和个人之间进行,涉及学术研究者的立场、方法和成就诸层面,已经铸成一系列相对固定的概念,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儒宗、通儒、俗儒和耆儒。一般儒生较为推崇儒宗、通儒,通儒比较轻视俗儒、浅儒,朝廷除任用一批名儒或大儒外,也很敬重宿儒、耆儒。这一学术主体评论的基本倾向,从政治和学术两方面影响着汉代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2.
《中文信息》2008,(5):77
许三湾城及墓群位于甘肃省高台县新坝乡许三湾村,为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遗址,海拔1488米,包括许三湾城、西南墓群、东墓群、五道梁墓群。许三湾古城具有良好的河西古文化化旅游资质,  相似文献   
103.
汉代"亡人"的存在背离"编户齐民"理想社会组织秩序。作为行政管理者难以控制而实际上长期存在的社会人群,"亡人"的活动往往促成了生产技术和文化礼俗的自然传播。"亡人"的数量和流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若形成规模,也可能导致"流民"运动。分析汉代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进步的原因,不应当忽视"亡人"和"流民"的积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4.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08,(2):126-131
汉代诗歌的发展明确显示出从"歌诗"到"诗"的演进轨迹,而文人五言诗是脱离音乐独立存在的文学样式.一、汉代人有作歌言志言情的传统,歌是汉代歌诗的早期形式,其后则为乐府歌诗.二、西汉和东汉前期可称四言诗为"诗".因四言是<诗经>的主要形式,而五言诗及其它诗式不能称为"诗".三、五言诗的起源与新声杂曲有关,故称五言为杂诗,南朝王融、江淹杂体诗也是指五言诗.四、文学史认为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诗,其实此诗初无题名,只是"歌诗".五、文人五言诗大约起源于东汉桓灵之际.  相似文献   
105.
两汉时期,中外商人在促进异域间商业贸易发展与繁荣的同时,在文化艺术的交流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借助于交通,在频繁的周边贸易和域外贸易活动中,充当“文化使者”,使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与域外文化艺术实现了双向交流,互利互惠,并彼此吸收,逐步融合,共同促进了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6.
缇骑是一种身穿缇衣的武骑,武帝太初元年改中尉为执金吾已有缇骑。设置缇骑的目的是"徼循京师""职主先导"及"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头带"武冠",身着缇衣,手执"金吾"是缇骑的身份特征。缇骑的职责是"舆服导从",督捕盗贼,维护京师治安,地位高于他类武骑及郡国兵。东汉以后,缇骑一度罢除,南朝陈朝时,缇骑数量大为扩充,成为军中主力;此后,缇骑很长时间未现于史册;及至明清,缇骑成为君主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全国的工具,职责明显加强,地位较两汉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7.
北斗信仰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两汉时期北斗形象大量出现在墓葬中,除了刻画在陪葬器物上,也被直接用于装饰墓室。汉代墓葬中的北斗形象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北斗,它反映了汉代丧葬礼俗情况,在不同时空及信仰群体内其表现形式及其内涵是有很大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8.
两汉时期,关中任侠之气盛行,出现了许多名噪一声的游侠人物。这些游侠一方面拥有打抱不平、行侠仗义、扶危救困的正义精神,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另一方面,他们又往往表现出蔑视国法、任意妄为甚至杀人如麻的一面,给国家治安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因而成为官府镇压、屠戮的对象,许多游侠因此结局悲惨。后世文人对于游侠的评价,大多过于看重他们正义、勇武的一面,而对于他们杀人越货、打家劫舍一类的恶行,则往往给予掩饰或美化,不符合历史真实。因此今人在研究过程中应该给游侠以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9.
陕北地区是我国东汉画像石艺术集中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社会背景为画像石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陕北汉代画像石中休闲体育娱乐活动的年代、出土分布和区域特征分的分析,为现代人解读汉代陕北休闲体育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 ,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汉代刺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演变都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刺史制度的形成、演变与两汉政治休戚相关。刺史、州牧的地方官化是东汉政权瓦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