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435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785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汉代奏谳制度是指汉代的疑狱的上呈、审理、判决和执行.奏谳既体现在初审中,也体现在复审中.奏谳规定疑罪从轻、从无,它重视证据的精神包含着无罪推定的原则.从帝王对疑狱上谳的有关规定、各级官吏对谳狱处理的原则方法及当事人对这一司法权利的主张和运用来看,尽管出现了各种问题,但也体现了汉代司法制度的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化的关怀.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随着秦汉简牍资料的发现与陆续公布,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秦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是西汉初年汉律的主体部分,其中有许多民法方面的内容,涉及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身份法、婚姻法等,对认识秦汉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众所周知,秦汉律令久已亡佚,清末学者虽然做了一些法律文献的辑佚和整理工作,但仍然是一叶泰山。因此,对秦汉律令重见天日的价值如何高估亦不为过,正如作者指出的,我们不仅从云梦秦律、龙岗秦律看到了秦的法律原文,而且从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得见汉律的规模,这是我们足以告慰先贤的旷世佳讯①。  相似文献   
63.
汉代河北陆路交通发达,南部以邯郸为中心,有纵贯南北和横穿东西的三条道路:北通燕、涿,至辽西碣石;经中山国西北部至代;东西方向的道路,连接今山东和山西。北部交通道路随着长城防御系统的建立和完备而发展起来。由于黄河在河北泛滥和平原地势低洼、湖泊遍布,河北平原东部和中部虽有南北纵贯的陆路交通,但偏僻难行。河北平原水路交通的发展,以东汉末年曹操开凿白沟渠、利漕渠、白马渠、平虏渠、泉州渠、新河等运河为转折点,这些运河工程奠定了后来南北大运河的基础。与交通路网的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汉代河北郡国的设置由西向东递减,城市南密北疏。  相似文献   
64.
汉代家庭财产继承由诸子平均分割和继承,汉代家产继承主要有父母在世时的"生分"和父母身后的析分两种方式。诸子均分制造成了汉代社会个体小家庭为主流的家庭形态。  相似文献   
65.
赋作为了古代中国文学的一种重要的问题,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虽然它的影响程度远远不能像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是在古代尤其是汉唐时期影响十分深远.随着汉末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抒情小赋随之而起,它以直接抒情或是间接抒情的手法,反映汉末黑暗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66.
晋文 《21世纪》2013,(4):63-64
汉代,疆的每次出现都是一种严重的政治事件,统治者的关注点实际是在如何应对“天”的警告,因而采取种种措施,如罪己、任贤、策免三公等。在古代,人们对霪的出现往往会产生很大的恐慌史载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四月,因为出现了特别严重的黄霾天气,朝野震恐,成帝遂自责说:“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缪,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咎在朕躬。”  相似文献   
67.
人文圣山庐山是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批准庐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对庐山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司马迁就将庐山载入《史记》;陶渊明在庐山开创中国田园诗之先风;谢灵运的庐山诗成为中国山水诗之鼻祖,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山水画之开篇。  相似文献   
68.
史学经学化、御用化是汉代史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汉代儒学的独尊和兴盛,使史学日益经学化;二是统治者对史学功用认识的加强,导致史学逐渐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三是经学与官方联合对史学的控制,使得史学最终走上经学化、御用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69.
海岱之名肇自《尚书》,涵容之广奄有齐鲁,乃经学之渊薮,孕稷下之长风。金石之学证经补史,溯其渊源盖始于斯。文献所记晏子侍景公游于纪而得铜壶,上有朱书铭文;孔子入陈太庙辨识肃慎所贡楛矢石弩;汉代美阳现鼎,因以改元;恭王坏鲁  相似文献   
70.
汉代乃至更早,中国西南地区出现了一个令人恐怖的部落,他们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战乱、暴力和血腥,其他民族唯恐避之不及。今天的大理、盐源、楚雄都曾牢牢掌控在昆明人手中,洱海上打渔的船家,橱窗中冰冷的兵器,消失的昆明部落的背影,至今仍未隐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