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8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3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161篇 |
人才学 | 18篇 |
丛书文集 | 343篇 |
理论方法论 | 82篇 |
综合类 | 825篇 |
社会学 | 83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05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121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韩涛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1):153-155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双语类型也呈现出多元性,其中民-汉、汉-民型双语最具代表性。新疆民-汉、汉-民双语现象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民-汉、汉-民双语现象的形成受到语言本身的性质、民族杂居、文化教育发展、商业贸易往来等因素的影响。新疆民-汉、汉-民双语发展以及双语人才培养对新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张新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49-59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1 800余年,中国历代王朝的“编户齐民”一直在2 000万人至6 000万人之间徘徊,全国的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8亿亩左右,县的数量大体保持在1 500个上下,总体上并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属于一种“小县制”。同时,县以下还有乡里制度和以什伍编制为基本组织原则的保甲体系,皇权专制集权统治以“县政”为依托,其政治影响可谓无所不在、无事不管。因此,由当代西方学者提出的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纯属于一种毫无历史根据和主观臆断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53.
郑新刚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77-179
中国汉唐诗歌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对中古时期的和歌及日本汉诗文学的影响尤为深远。产生于唐代中晚期的白氏诗歌,以其浅显易懂、闲适伤感的特点备受王朝贵族推崇。 相似文献
54.
田卫疆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52
魏良弢先生新版《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较之于旧版在史料更为丰富、结构更加完善,使这一区域的历史脉络更显清晰,也使旧版诸多观点更具说服力。新版方法论更为多元,且注重从文化的渐进衍变、文化选择的动力等角度看待这一区域内文化和社会的总体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
阿合买提·苏来曼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4-56
《喀喇汗王朝史稿》再版《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一书,分八个部分整体呈现喀喇汗王朝全貌,是在国内外第一部研究喀喇汗王朝的专著《喀喇汗王朝史稿》的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作者在史料上汇通中西,方法上基于传统历史学方法又不拘一格对于诸多争论做出判断和论证,使得喀喇汗王朝这一历史陈迹更加充实和鲜活。 相似文献
56.
李鸿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32-37
该文是《中古墓志胡汉问题研究》一书的序论。民族的概念、王朝国家及其二元制的建构、胡人汉化等问题,在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中不仅随时触碰、不可回避,而且对于准确把握历时中的具体事项的尺寸,甚为重要。作者就长年研究的实践进行提炼,以心得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57.
58.
59.
仁青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220-224
[摘要]发展和推进民汉双语教育是党和国家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民汉兼通”人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南民族大学是最早开办民汉双语教育教学的大学之一,在培养和发展民汉双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和彝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介绍了民汉双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特色突出的民汉双语教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民族高校开展民汉双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大凡转型时段,"历史"必然登场,历史意识和历史理性蔚为一时人心。其为重要资源,抚慰了当下人生,支撑着艰难时世。晚近中国百年转型,汉语法学因应时代,初成型制,而以历史性作为自己的基本学术品格。推而言之,一切法学均具有历史法学品性,历史意识构成了法学的思想品质和精神气质,历史方法是法学运思的基本进路,一切现实的法权安排实际上不过是表现为当下存在的历史存在。其间,法律的历史意识与政治意识具有内在关联,从来同时都是一种政治意识。正如秉具历史意识的政治方始"以行动进入历史",而蔚为真正的政治;充盈政治意识的历史意识以及立基其上的法制和法意,以向现实政治特别是现实政治危机敞开自己的方式表现了自己,进而实现了自己。换言之,直面迎应政治现实的立法始具生命力,而以立法迎应政治特别是政治危机,适足为表现为法律智慧的政治智慧,恰恰是邦国政治成熟的上上之境。现代汉语法学占有和运用历史方法意味着抉发法律的文化自觉与政治自觉,由此连缀和努力,"现代中国"作为一个特定的国民共同体与公民共同体,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归属的法权满足形式,而形成"文化中国—民族国家"这一文明主体与"政治中国—民主国家"这一制度主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