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0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7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95篇 |
人才学 | 31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745篇 |
理论方法论 | 131篇 |
综合类 | 1692篇 |
社会学 | 83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241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227篇 |
2011年 | 187篇 |
2010年 | 177篇 |
2009年 | 185篇 |
2008年 | 174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刘兴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6):108-114
本文以认定甲骨文 、 等字形为“巴”字作为前提,结合古代巴人生存的地理环境,从语言文字角度考察了“巴”作为方国、部族名的得名理据,认为“巴”作为方国、部族名正是得名于该部族人们的一种行为特征——行山爬坡,行水淌河时伏身爬行的状态,简言之,巴之为言爬也。这一观点还需要有历史文献和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作支撑,限于篇幅,笔者将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102.
洪永稳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2-16
朱熹伦理美学的主要范畴是文和美。文在朱熹的学说中是个宽泛的概念,有众多的解说,但在朱熹美学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含义,几乎涵盖了朱熹美学中的所有审美现象。美在朱熹的著作中也有不同的解释,但与审美现象也有密切的关系。文和美共同组成朱熹伦理美学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03.
王锺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2,191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兴起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与它们的形态、位置的更动,是自中世纪末至当代的西方思想发展贯穿始终的基始性矛盾。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现代进程的萌生期,启蒙运动则是现代进程的正式启动。科学从中世纪神学束缚中挣脱出来获得发展的历史情状,在哲学上产生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启蒙运动带来了法国大革命。人的解放不仅是启蒙运动制造的大叙事,而且是真实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相伴而生、相互为用、共同抗争的两股思潮。因了人的发现,而加速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使人得到解放,升华了人的伟大。两者都以理性为灵魂。而黑格尔的思辨大叙事,其实正是以哲学的形式对于理性的肯定,是理性能够达到的高度之体现,是理性主宰世界的标志。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联合作战、相伴长大的阶段中,它们不同的思维方式、情感取向、价值观就已经显示了殊异,产生了矛盾,并且已经被启蒙主义思想家发现了。人文主义也有其走向反面的因素,这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这就是人的发现与重视现世生活的观念造成了生活的放纵与极端的个人主义。当普遍理性在欧洲随着拿破仑的军队的推进而获得胜利时,它也产生了自己的否定因素:"民族"这个概念日益抬头。"民族"是重视自我特殊性、重视传统的,而传统中是有着信仰的、非理性的成分的。这样,它就与普遍理性、绝对理念相对立了。对理性的否定因素,更重要的还在于所谓"理性社会"本身之并不理性。这样,那个高悬的、人的存在都需要它来证明的"理性",就难以再被接受。对"我思故我在"命题的批判与纠正,成为西方哲学的一个新的起点。理性的中心地位与升华了的人,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彼此斗争及各自自身的调整中,均遭瓦解。于是,一个反向的运动又在萌动发展了。虽然可以以19世纪中叶为界,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思想划分为两个阶段,但它们之间的一贯性还是相当显著的。如果用一句话来对之加以概括,即这是科学理性与人文主义从联合作战、相伴长大到差异增大、矛盾显现、相互调节,再到各自取得其新的形态,获得新的位置的过程。这一过程在21世纪还会继续展开下去。20世纪西方文论对于文学运动缺少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局部性强,宏观气局与整体性不足,史感缺乏,形式分析、阅读理论与作品存在论多,而文学史理论与创作论少、文体论软弱。因而,建立一个融中西思想文化之长、兼具哲学性与文学的特殊性的新的文学理论,乃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4.
祁志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6):8-13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艺美学领域也影响巨大。朱熹的美学思想以“道”为根本,反对“文”的独立地位,不过他并未彻底否定文辞的形式美,而是在坚持道德美的前提下,对诗的赋比兴创作方法和审美方法做了有益的探讨,体现了比较圆通全面的美学视阈。 相似文献
105.
106.
张维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125-127
一、实现“战略性转变”是出版产业自身发展的战略产业增长方式由规模数量型(简称“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简称“质量型”)转变,是我国出版业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战略性转变。这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中出版产业的主动适应,而且也是出版产业自身发育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其适应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表现。数量型增长方式是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投入不断增长、经营方式粗放,由此导致产品(书、刊等)品种数量持续扩张、 相似文献
107.
李玉端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6):78-85
明镇远侯顾成以武官身份镇守贵州而建立功勋,其墓葬后世称“武墓”;罗汝芳是阳明后学的代表性人物,其墓葬后世则称“文墓”。传二墓均立于安顺九溪村河畔。已有研究表明,“武墓”确为顾成长子顾统与其妻俞氏合圹,《顾夫人俞氏圹志》厘清了该墓茔之讹传数百年的谬误;“文墓”虽疑窦重重,为考古研究带来了许多疑云,却增加了对罗汝芳晚年生活际遇、思想由激进转为隐逸突变的深思,且从罗汝芳的“韦氏之识”“伤子之痛”和“隐居之谜”事件分析,其隐逸并葬于安顺九溪之说极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8.
日本文话尊崇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宗师地位,对韩柳的评骘与中国文坛主流倾向相吻合,其自主意识从"文以明道"出发,突出表现为普遍的"尊韩略柳"倾向,尤以斋藤正谦《拙堂文话》"尊韩附经说"为典型。透过日本文话可以发现,韩柳之明道、宗经思想,务去陈言之文学主张以及如海似泉之文风等,均对日本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亦可谓日本文话中的一双反观中国的"异域之眼"。 相似文献
109.
芮渝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2):1-5
以互文方式拓展作品的意义空间是后现代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范式。互文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显性方式(如模仿、引文)和隐性方式(如改写、暗指)。《百舌鸟》充分发挥了两种互文方式的表意张力。一方面利用显性的互文标记,承续名著《杀死百舌鸟》的主题、人物类型和儿童话语;另一方面又利用隐性方式与其他文学文本构成互文关系。引文和暗指引领读者进行阅读联想,将阅读“前文本”的体会引入对“目标文本”的理解,使更多的意义联想在穿梭性阅读中生成,意义空间因此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110.
李杰玲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4):26-32
广东籍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和参赞黄遵宪出使日本期间, 与明治汉诗诗人, 如龟谷省轩、宫岛诚一郎和胜海舟等, 有着密切的诗文切磋交流, 对此, 大量的明治文献都有相关记载。明治诗坛崇尚和学习清诗, 然而, 经过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之后, 日本对清诗的认识和接触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黄遵宪、何如璋等为代表的清代政治家、诗人的赴日之行, 以及两国诗坛的交流, 就成了清诗东渐和明治新风西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