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22篇
社会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01.
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的真谛在于保障权利,沉默权作为保障基本人权、防止权力滥用的诉讼权利,在当代民主政治国家已经较为广泛的得到确认.在推进中国司法公正的民主化进程中,沉默权引起了法学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从多个层面论证了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立法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2.
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侦查讯问程序设计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口供中心主义”下的强制取供,即整个程序是以确保侦查机关“顺利”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为中心而加以设计的,为此,甚至不惜直接或间接地强制向犯罪嫌疑人取供。从实践效果来看,正是这种目的错位的程序设计导致了实践中侦查讯问阶段刑讯逼供的频发。对此,应当从理论上予以批判,并从以下方面着手予以重构:反对强迫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赋予犯罪嫌疑人有限度的沉默权;赋予辩护律师于侦查讯问时在场权;进行全程连续录音、录像。  相似文献   
103.
沉默权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否应当确立沉默权规则,我国存在三种观点,即赞同说、否定说和限制说。文章认为应当确立沉默权规则,并从诉讼价值角度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4.
沉默权是我国法学界目前讨论的热点 ,其先进性和科学性不容置疑 ,但由于我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强势作用 ,以及目前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 ,又使得许多人对实行沉默权制度心存疑虑。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前提下 ,笔者认为 ,沉默权制度应该尽快在我国立法中予以确认 ,但要作出适当的限制 ,并就限制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5.
沉默权的代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沉默权制度是近一段时间法学界乃至司法实务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英国一个涉及到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的案例入手,阐述了这一制度的内在弊端及英美国家近年来对此作出重大限制的真正动因.文章指出,对于正在全面进行法治建设的中国,若要引入这一制度,必须掌握其运行机理,全面考虑其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并做好承受其可能产生的各种代价的心理准备,以将为此付出的代价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认为,我国不应采纳沉默权制度,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侦查讯问或出庭受审时,有保持沉默而拒不回答的权利,在西方各国的刑事诉讼中,大多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并且被认为是受刑事追诉者用以自卫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7.
试论沉默权对侦查工作的冲击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恩林 《兰州学刊》2003,(3):147-148,144
人的尊严是人类的终极目的 ,而沉默权制度则是保障人类尊严不受侵犯的法律手段之一。从理想的角度来看 ,沉默权制度是法学尤其是刑事诉讼中的良善制度之一。沉默权的法理基础从根本上来讲的确就是保护人权 ,这种保护具有绝对性和至上性。沉默权对侦查的冲击将是一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大变革的前奏。本文简要阐述了米兰达规则和沉默权的涵义 ,对现有以口供为中心的侦查模式提出了质疑 ,对我国实施沉默权制度后对侦查带来的冲击作了较为充分的展望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8.
关于刑事证据法中设立沉默权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芳 《社会科学家》2006,(4):111-112
在刑事诉讼中,沉默权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与讨论。而确立沉默权制度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杜绝刑讯逼供,有助于证据的认定,并且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控辩双方地位平等,实施控辩式庭审模式的重要条件。但对于沉默权还应加以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9.
试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文  彭娜 《天府新论》2005,5(Z1):189-190
自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刑事诉讼制度日益向人权保障的角度倾斜.由此带来被告人权利保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重大成果和进步标志.但应当注意的是,我国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仍存在以下问题无罪推定原则并未从根本上确定;法官的中立性难以保证;强制措施的使用仍不够规范.结合国外的做法和国际标准,完善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应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加强律师的辩护权、确立沉默权.另一方面,刑事司法改革和被告人权利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冒进,只有"相对合理主义"所主张的渐进式改革能真正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110.
沉默权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再次面临修改,沉默权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对沉默权的含义、两大法系有关沉默权的立法差异、我国确立沉默权的观点及其利弊以及我国沉默权制度的建立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