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5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37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421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日前,河北省新乐市出台《2010年度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干部夫妻不和或者与邻里不团结导致家庭美德考核不过关,轻则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或者降低一个层次任职,重则有被辞退的危险。出台规定考核领导干部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102.
邓小平治国韬略与领导艺术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治国风格;二是立足现实,着眼大局的治国谋略;三是开拓进取,敢字当头的创新精神;四是抓住中心,统筹兼顾的辩证统一;五是"柔中带刚,棉里藏针"的巧妙融合;六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谋略艺术.邓小平以他极富魅力的治国艺术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敬佩,给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带来深刻的影响,是留给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3.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以法治国的思想,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以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中国历代法律工作者千百年之所求,无疑将以全新的高度重建我国几千年来积淀醇厚的法律文化.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指出,以法治国是对我国民主政治的终极目标提出的新注解.最后分析了以法治国对我国法制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从我国历史上的立国——大禹治水创立夏朝 ;治国——“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卫国——以水代兵为本国政治服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水与国家政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5.
一个新时代的诞生总是以思想、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为先导。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驶到了新的起点,科学发展观这一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6.
八目为儒学进修的阶梯。先从内部进修做起,开始个体自身修养,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由格物到致知,通过认识和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进而"君子必诚其意",真诚做人,这是立身之本。最考验人的就是"君子必慎其独",  相似文献   
107.
韩非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在谈到法治问题时阐述了他的消费欲望现、消费道德现、消费与需求关系砚、奢侈消费观,这些观点有对有错,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8.
邓小平建党思想和依法治国思想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作为两者交汇点的邓小平依法治党思想却很少有人涉及.遵循历史发展之轨迹,立足于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阐述邓小平依法治党思想的成因、内容及特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贺晓彬 《探求》2001,(4):23-25
依法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党具有客观必然性,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政党政治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二是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实现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党。  相似文献   
110.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皇帝,他在中国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这些不少史学工作者从不同角度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而,对他在法制方面“以猛治国”的史实人们仍然很少涉及。尽管有人间或提及,也只是局限于其滥杀功臣株连无辜方面进行评说,没有能从法治的角度作出公正的解释,以至出现偏激。因此,对朱元璋“以猛治国”的法治国策作全面的了解,对其形成这一政策的前因后果作出适当的评价,这对我们今天搞好国家的治理是十分必要的。一朱元璋“以猛治国”的法律思想形成是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