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5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37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421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傑理 《老年世界》2014,(20):45-45
汉朝建立后,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不过这一次的重点不是黄老,而是对老庄的重新阐释,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成为道家正统,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42.
鄂瑶 《决策探索》2011,(3):50-53
在县级政治生态的一方治乱兴衰间处于枢纽地位的县委权力运行,正向着公开、透明、阳光的方向发展,“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这条流传了千百年的治国理政的金科玉律,同样成了这个时代需要解答的命题。  相似文献   
43.
唐朝著名的大诗人、文论家白居易,曾官至翰林学士、刑部侍郎。在长期的为官从政生涯中,他十分重视从政管理经验的总结,所著《策林》不仅有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而且在用人思想方面更有不少独到之见,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44.
曾传辉  贺荣鹏 《21世纪》2013,(10):28-31
去年冬天以来,中国多地连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大气污染形势异常严峻,污染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面对雾霾重重的天气,新一届政府组建后不到3个月,就从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完善法律标准和区域联防等十个方面对大气治理作出要求,及时回应了社会的广泛关切。  相似文献   
45.
敖堃 《领导文萃》2013,(13):43-45
制度更可靠汉武帝深谙海纳百川、广招人才的道理,为了招揽人才,他甚至下求贤令,"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没有曾祖父刘邦识人、用人、控制人的特殊天赋,刘彻更注重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控制人才。制度显然比天赋更可靠。最初是贤良对策制度。汉武帝首先提出治理天下的一些难点,给全国人命题作文,上书言政,通过对治国之道的论述来发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建元元年十月,汉武帝下诏,要全国举荐"直言敢谏之士"百  相似文献   
46.
新世纪之初,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以德治国"思想;明确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在注重德、智、体、美诸育全面发展、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体现德育工作应有的说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发挥高校德育在"以德治国"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47.
孔子认为"人"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举贤才"的治国方略,进而在上述重人思想的基础上,按照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等把"人"划分为圣贤、君子、仁者和小人四类,按照"人"的划分标准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48.
试论孔子"为政先礼"的治国方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子生活时代 ,“礼”的政治含义和思想内涵是“礼制”、“礼仪”、“礼治”、“礼俗”。孔子建立“礼”治社会的主张和措施是“礼以教人”、当权者率先“好礼”、“克己复礼”。孔子对“礼制”的创新和改革表现为“损益”西周以来的礼制 ,扩大“礼治”的社会基础 ,向传统的“礼教”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49.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 ,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 ,对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该治国方略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并对其具体实施途径作了部分探索  相似文献   
50.
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认为二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这既是对历史上人治的否定,也是对西方法治缺陷的克服.是在继承人类历史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德治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治国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