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75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375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突显法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适应依法治国的新形势,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法治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党员干部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相似文献   
22.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治国理政的目标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治国理政的道路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新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的理念指引,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治国理政的核心命题,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依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是治国理政思想的战略保障,党的领导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和最本质特征。这些内容构成一个内在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采用了一系列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治国思想,在"中国梦"、以民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系列治国理念中都体现了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相结合的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实现民族复兴的远大目标,是习近平主席的优秀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24.
秦德君 《决策》2014,(9):13-13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富有政治眼光的政治家,相郑20多年,多有事迹流传。子产为人称道的不仅是他出色的治国方略,更在于他那种开放、包容的治政理念。即使今天看,他许多做法也相当具有现代民主的品质、  相似文献   
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地进行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逐渐形成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新战略。四十年来,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国际国内情况以及党内情况,给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在这些各种挑战中,中国共产党也取得了不小的历史成就,因此,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治国理政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6.
道教主张以"道"作为治国行政的总根据,通过"生化之道"和"教化之道",阐述了"法道行政"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并依循"道"的特性提出了"清静"的行政原则。道教认为,应该以"清静之政"为治理模式,去化解社会矛盾,从而达到社会井然有序的行政目标。道教对行政之道、行政原则、行政目标、行政方式的探索,蕴含了治国化人应该树立的敬畏精神;道教主张治国行政应该体察民情、关心百姓、顺应社会运行的内在规律、提高行政者素养,这些主张可以成为当代社会治理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7.
28.
周公的治国思想主要来源于先王的治国经验尤其是文王的治国方略,周公将其进一步地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升华,最后形成思想理论。周公的治国思想主要包括五点:一,敬德保民;二,明德慎罚;三,任人唯贤,宽容诚信;四,提倡孝友,以固政权;五,制礼作乐,加强文化建设,使人们逐渐由他律转为自律。周公的治国思想对后世直至今天仍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9.
杨雪冬 《决策》2012,(1):15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年底收入应该有所盈余,所谓"年年有余",这既是持家之道,也是治国方略。然而,这个修身一齐家一治国的延伸逻辑在公私分野的今天,似乎已经不能持续。年底会多,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对于财政供养单位来说,年底频繁的会议除了总结表彰的常规功能外,还有把全年预算全部花完的目的。因为花不完,剩余部分就要收归财政,而且据说这会直接影响到下一年拨  相似文献   
30.
季冬晓 《学术论坛》2012,35(8):9-11
治国理政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使命,自身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责任。实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关系的科学化,其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障国家权力,规范政党权力,实现国家权力和政党权力的有机统一;建设政党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实现政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有机统一;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加强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