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46篇
社会学   81篇
统计学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91.
法律文化是一定社会法律制度及人们在建立或面对该制度时所表现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行为模式的总和。良好的法律文化既是法治国家的标志,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一定模式的法律文化,是由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并深受传统法律文化或域外法律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其自身构成要素间矛盾运动的结果。中国要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就绝不可忽视中国特色法律文化的建设。一方面,应根据一定原则对权利和自由进行科学分配,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公民的现代法法律意识,因为真正的法律不是印在书本之内,而是融化于人们的内,u之中,体现于人们的行为之上的。  相似文献   
592.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写进我国的宪法,普法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普法应该以培养全民的现代法律意识为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同时,为避免普法工作流于形式,应注重培养措施的考察和落实。  相似文献   
593.
申靖 《理论界》2005,(11):14-15
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目标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而人们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目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还普遍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当代中国法律意识之状况的分析入手,提出促进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之实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94.
595.
众所周知,我国的法治宣传教育已经经历了六个五年普法规划的实施,人们的法制意识越来越强,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逐步提高.毫无疑问,法治宣传工作关系到我国民生保障,社会稳定,为推进法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奠定了一定基础,有效推进了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596.
王丽英 《河北学刊》2012,32(5):164-166
本文以对河北省农民工的实地访谈和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因素,并结合河北省省情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多管齐下发展教育、优化法律环境和法律服务、创新普法形式并深化普法内容等提升河北省农民工法律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97.
正一、公务员文化的含义目前,对公务员文化概念进行解释的学者很少,这与《公务员法》实施时间不长和我国公务员仅限于国家行政机关有关,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基本上都是行政文化。行政文化的含义可以界定为:是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其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行政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受到哲学世界观、政治思想体系、法律意识、价值观念以及—般的社会道德伦  相似文献   
598.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法律机关应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提高西部群众法律意识;加强地方立法,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599.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是:完善和创新班会及班级活动;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用先进事例引导学生;加大力度依法治校,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