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19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338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崇尚德治与浓厚的道德信仰意识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心态,然而这种心态对走向法治化却是一种障碍,面对西方的规定和中国的传统,从文化的视角来考察,认为要走法治化的道路,中国民族的心态必须从道德信仰转向法律信仰,必须使法律信仰成为民族首要的最高的信仰。  相似文献   
72.
法律权威理念是社会法治化的基础 ,只有加强群众的法律权威理念 ,才能有效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73.
网络管理法治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这首先必须探讨网络管理的法治基础,即对网络管理法治化何以可能进行追问,并以此为始基,提出科学的网络管理法治化探索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4.
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基础性的导向作用.我们应当通过对刑事政策的研究来评估刑事诉讼法律的现实样态的合理性及其变革的可能性.在中国刑事诉讼法治化的视野中,有必要从刑事政策的作用场域、立法性和司法性、适用时间的长短、诉讼过程的阶段性、社会形态等方面来进行分类,并探讨与刑事诉讼有关的各种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已有刑事政策研究的狭窄视野,改变对刑事法律尤其是刑事诉讼法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75.
冯向辉 《北方论丛》2002,2(2):70-72
政治运行法治化的实现受到制度、文化、传统、道德、习惯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政治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必要的前提;政治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关键的环节;而普及和提高公民意识则是基本的社会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6.
中非海洋经贸合作是新时代中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的目标要求,决定了中非海洋经贸合作的坐标定位。在“逆全球化”不断抬头、国际海洋争端日益激烈背景下,要想实现中非海洋经贸持久繁荣,需要稳固的国际法律体系保障,实现合作法治化。从法治视角来看,当前中非海洋贸易、投资及其纠纷解决法律制度都存在许多问题。中国和非洲国家应倡导全球“树立合作法治理念、遵循开放共享原则”、构建区域合作法律体系,以及完善相关国内法等举措,推动新时代中非海洋经贸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我院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将省级法治单位创建活动与队伍建设、公正司法、法制宣传、司法为民相结合,深入推进,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法治化建设。今年6月,被平安法治湖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为“全省首批法治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国企贪腐案逐年递增,国企腐败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如何加强国企反腐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国企腐败,已是国企改革面临的一项艰巨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国企腐败之现状,强调国企廉政风险防控之必要,探索法治化反腐败之举措,以倡导国企廉政建设的有效推行。  相似文献   
79.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在实践中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犯罪、教育和挽救违法者的历史性作用。目前关于劳教立法与劳教制度改革的讨论众说纷纭,本文在对历史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指出劳动教养制度发展的前途在于法治化,并从实体、程序、执行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劳动教养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0.
张康之教授在其近著《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一书中,精辟且独特地分析了公共行政科学化的困境,并就如何摆脱公共行政科学化的困境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著者认为只有实现了公共行政道德化就能摆脱政府的“历史困境”,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客观地分析,公共行政只有在实现科学化、法治化和道德化三者互动的基础上,才符合公共行政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