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胡海波 《学术交流》2006,3(6):25-27
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在西方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影响。他在破除两个迷信,揭示两对矛盾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发展的两个基本环节—猜想与反驳,构建了科学进化的逻辑形态,形成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在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中,始终贯穿着科学的创造精神与科学的批判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积极地发扬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82.
探析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波普尔批判历史决定论的主要论点 ,结合当前现实剖析其合理因素 ,并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历史规律和趋势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国家集权主义与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83.
从认知模式的视角对比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四段图式和杜威的思维五步法 ,可见二者在对问题的重视程度、对尝试行动的强调、与进化论思想的相关性以及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思想方面的异同点 ,从而为波普尔哲学的杜威起源提供佐证。波普尔和杜威在认知模式中都突出了“问题”的重要性 ,这正是其科学价值所在 ;有关尝试行动的思想 ,对于我们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颇有教益 ;所蕴涵的进化论思想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杜威和波普尔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其他领域的观点对今天也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4.
本文阐述了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的含义和类型,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非充分决定性论题与证伪主义之间的一致与冲突,从而重新评价了证伪主义,考察了证伪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同时,又说明了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的局限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5.
波普尔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视角提出“逐步的社会工程”理论;从社会科学“有限理性”视角提出“社会技术”范畴,并把“社会技术”视为“政治的科学基础”;从社会本体的主体际性视角分析了“社会技术”(社会工程)与“物理技术”(物理工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卡尔·波普尔是现代西方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提出的第三世界理论在西方哲学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文章试图从第三世界理论的内涵、客观性、自主性、实在性等特征对其进行透视,从认识论、知识经济等方面揭示其理论创新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证伪原则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为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但也面临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88.
归纳法在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兴衰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西方科学哲学发展演变的全貌。从归纳法的辉煌成功到“休谟问题”的出现,再到逻辑经验主义对归纳法的拯救,最后到波普尔对它的全盘否定,反映出了西方科学哲学从与科学发展的实际紧密相连到裂隙的出现,再到弥合裂隙的努力,最后终于与科学渐行渐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9.
波普尔自认为以演绎代替归纳从而“解决”了休谟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波普尔演绎模式的核心,即“猜想”本身的逻辑结构及其潜在的极限,认为猜想的科学发现模式并不具备波普尔所期望的纯逻辑必然性。与此相反,猜想的基础滑向了信仰,从而失去纯逻辑的严格性;其次,如果猜想否弃经验观测的必然地位,则使科学走向神启,如果猜想回归经验观测,则实难脱离休谟的诘难。  相似文献   
90.
论唯物史观视阈下的波普尔历史预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尔认为,历史的无规律性导致历史的不可预测性,"俄狄普斯效应"破坏了历史预测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假说演绎法"说明历史预测的不可能性。而在唯物史观看来:不能绝对化地理解唯物史观的预测功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必然的、确定的和可预测的,唯物史观既肯定主客体因素的相干性,又肯定社会预测的可能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