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一直就对那种叫做波西米亚风格的服饰怀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温爱和眷恋。那种柔柔软软熨熨贴贴棉质的感觉,那种层层叠叠细细碎碎繁复的美丽,那种叮叮当当闪闪烁烁摇曳的风情,对我有一种致命的诱惑。没有哪一种服饰像波西米亚那样苛求和热爱细节:花边、褶皱、绳结、流苏、腰带、镂花、珠绣、亮片,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令人想起六朝金粉盛唐烟花,想起铺彩螭文的骈体大赋和奢靡绮丽的宋词,每一个文字的褶皱里都藏着曼妙的意象,每一个意象都闪烁着玑珠碎玉的泠泠光泽。而它的色彩更是斩钉截铁的迷乱和瑰丽:暗灰、深蓝、黑色、大红、桔红、玫瑰红、玫…  相似文献   
22.
裴萱 《天府新论》2017,(4):44-59
艺术自律是伴随现代性进程而不断延展的审美文化现象,主要指涉艺术活动逐步获得自身场域伦理的过程。空间理论、空间视角和空间因素构成艺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式自律的角度而言,现代艺术完成了从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的“空间革命”,以“视知觉空间”、“并置空间”和“幻梦空间”完成自我指涉的形式自律,而后现代艺术空间的碎片化“分形”空间促使艺术形态呈现出解构与重构的特质;从场域自律的角度而言,艺术场域空间的生成与资本空间的流动、交流和区隔息息相关,正是空间的“不平衡性”和主体感性自由的反思促成空间距离的产生,也走出了一条从“波西米亚”到公共空间的理论谱系;从美学自律的视角而言,审美现代性的美学进程则依托艺术自律,并将自主性的艺术精神转化、拓展为审美革命和审美对抗。从本雅明笔下“游逛者”的现代空间体验到福柯的后现代“另类空间”美学,都体现出空间美学的谱系流变和不断介入现实语境的努力。  相似文献   
23.
自古以来,中缅印交角地区一直是多民族共居并存和交流共生的地理区域,也是维系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贸易交流的重要链环地带。在复杂地理形貌和多元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制约下,远距离贸易活动跨越群山和江河阻隔,需要依赖“贸易中转地带”和“中介民族”的传递输送,而持续不易的区内贸易和国际过境贸易之间,往往也存在着相互联动融合发展的状况。中缅印交角地区的历史并未被完全圈隔封闭在群山峡谷之间,源远流长的区内外远距离贸易让人与物流动起来,突破了地理与人文的重重阻隔,在交流互动的历史演进中起到了未曾断绝的基础性链环作用。全面认识中缅印交角这个三国交界的重要区域多向度远距离交往交流的发展历史,把握其作为链环地带多维度形成特质,对于重新认识和讨论“佐米亚”核心区域历史发展面貌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4.
董向芸  蒋晓涵  王秋俊 《民族学刊》2022,13(3):112-121, 150
边缘是空间研究中的重要具象概念,以中国边疆屯戍史所呈现的“点型空间”嵌入路径与斯科特的“佐米亚”山地文明观构建的远离国家中心的“游离型”边缘空间进行对照辨识,可以从建构方式和内容结构两方面突破“佐米亚”边缘空间的“游离”性界定,形成对边缘空间中“点型嵌入”模式演进认识,并据此深入探索空间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样态,理解“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