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14篇
社会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人虎缘故事在中国民间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全面考察中国人虎缘故事传承流变的文化根源 ,系统梳理了人虎缘故事久远丰富的生活史 ,运用母题方法分析人虎缘的基本形态 ,并对中外相近类型故事作出比较 ,认为人虎缘故事蕴含了三种文化意义 :虎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性 ;折射了中国文化伦理中心的特质 ;显示出早期中国文化吸纳世界文化进而改造、重构本土文化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2.
张爱波 《江淮论坛》2005,(4):161-165
西晋时期,由于儒学礼教的衰微和玄学的兴起,社会上形成了"重情轻礼"和"以情为美"、"以悲情为美"的士人风气.在这种士风的笼罩和推动之下,文学理论领域著名的"缘情"说盛行一时,对当时及以后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郭应明 《当代老年》2011,(11):51-51
仙岛五月有春梅,彩霞耀眼百花开。旭东岁月九十载,长江渤海梦徘徊。人生几何唱无悔,对酒当歌报春晖。一脉亲情千行泪,天上人间盼轮回。  相似文献   
104.
戏剧中的"悬念"是引发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命运以及剧情发展变化的一种期待心理,是使观众保持兴趣的关键。李渔在其剧作《意中缘》中,展现了其在悬念设置上的精湛技艺。首先,剧中悬念的产生,并不是在观众完全无知的情况下,而是通过向观众预示剧情的发展或让观众提前预知剧中的秘密,迅速造成悬念,激起观众的期待心理。其次,李渔设置了"必需场面"以满足观众的这种期待。而该剧悬念设置的最高明之处,是全剧的总悬念从一开场便提出来了,但一直"悬而未决"。李渔在剧中导入新事件和新力量,成功地将悬念维持到了幕落以前。  相似文献   
105.
张宏 《西北人口》2006,(5):60-64
在“五缘文化”和民族情结的推动下,华商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国内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投资环境跨越改善,FDI的分布及其增长势头凸现,对华资吸引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新的商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西部增长极正以其综合优势吸引着华商先行入进驻。  相似文献   
106.
诗之为道,言志缘情.<击壤>之乐,帝力何有;<康衢>之谣,立我蒸民.卿云烂兮,南风薰兮.民之为本,莫之与京.是以其思无邪,<三百篇>之旨;其意多感,<十九首>之音.梗概多气而趋风华,曹魏直下六朝;情韵遥深而转理趣,赵宋遽变四唐.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前人之述备矣!  相似文献   
107.
赵博渊 《北京纪事》2011,(5):104-105
二哥没有我大,而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二哥不是官称儿,除了我们。有数的几个人,肯这样叫他的街坊四邻很少很少。  相似文献   
108.
台湾同胞的祖先从近的血缘来说,多数是从福建、广东迁移过去的,再远一点就是来自黄河边的中原地区。来自中原的文化辗转流传到福建,再经由福建传至台湾,历经历史的演变和人文的变迁,形成了目前两岸共同的闽台文化体系。闽台两地人民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具体表现为地缘相近、史缘相连、法缘相循、血缘相亲、文缘相承。闽台同胞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是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9.
何尊沛 《中州学刊》2006,(5):229-233
我国第一篇诗学专论《诗大序》,在总结先秦儒家诗学的基础上首创了“情志”说。这一理论光源在煌煌普照诗学领域的同时,对千年词学亦产生了强烈辐射,由此引发了长期纷争不息的“情志”冲突。历代词学家或主张“缘情”,或主张“言志”,或主张“情志”统一。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探索,终于调和了“情”与“志”这一对词学矛盾,最后为词体文学作出了恰当的定体定位,使词成为以“缘情”之体貌蕴含“言志”之内核的复合体,从而在文坛上与诗歌并驾齐驱,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110.
论汉晋间“诗缘事”说的形成与消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胜高 《文史哲》2008,(1):93-99
两汉诗论家在对以《诗经》为代表的上古民歌的总结中提出了"诗缘事"说,强调诗歌的叙事功能,并在汉魏之际成为有影响力的诗学主张。但在魏晋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下,"缘事"说不断消解,"诗缘情"的诗学观念逐渐形成,伴随着创作实践和文论建构同步繁荣,最终形成了中国诗歌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