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15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306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次被邀请到台湾进行书法交流和开讲座,累计有5000多幅书法作品悬挂于台湾有关学校、寺庙、公馆的醒目位置,还有不少书法作品被勒为石刻。他,江苏青年书法家王湘平,是如何结下海峡两岸翰墨缘的?又是怎样征服台湾书坛的?请看——  相似文献   
42.
《福建社科情报》2008,(5):36-38
一、马英九为两岸关系定调 马英九是在8月26日接受墨西哥太阳报系集团董事长瓦斯盖兹专访时表示,他的两岸政策就是“不统、不独、不武”;台湾“宪法”不容许在领土上还有“另外一个国家”,大陆“宪法”也不允许在他们所定的领土范围内有另一个国家,所以他认为海峡两岸是“特别的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60年来,海峡两岸关于"台湾'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来说,两岸学界对"台湾'二·二八'事件"的各个层面展开了探讨,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目前,该课题尚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4.
作为义务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关于作为义务的来源问题,我国理论界向来存在争议。通过对海峡两岸作为义务之根据的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到在我国不作为犯的义务根据有四种:法律明文观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相似文献   
45.
传媒是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桥梁.由于当前两岸关系既共处于和平发展的同一开放系统,又受彼此相对独立子系统的制约,两岸关系视域下的传媒角色因而呈现出复杂面向:其一,它作为“信息”,表现出“建构真实”的力量;其二,它作为“资本”,推动着两岸共同市场的整合;其三,它作为“意识形态”,是两岸政局与体制的符号化象征;其四,它作为“交往环境”,架构出两岸双边对话的共同意义空间.作为文化、经济、政治三者力量相互牵制的“中间地带”,两岸视域下的传媒被赋予了多重角色,同时面临着功能实践上的困惑.为突破这一困境,我们可以进一步从实现两岸均等传播权利、优化两岸传媒共同市场、探索两岸意识形态对话空间、深化两岸命运共同体内涵等方面开拓传媒在两岸交往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46.
47.
拥抱2012     
《人才开发》2011,(12):63-63
告别2011,拥抱2012!当中华巨人的脚步伴随着新年的钟声踏入2012时,当2012年的第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时,我们聚首雀跃,唱起2012首颂歌,献上2012个祝福,放飞一个个新的希望。拥抱2012。在刚刚踏进新年的时刻,欢歌与彩球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伴随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一声声真诚的祝福——"新年好",从每个人的口中涌出  相似文献   
48.
8月2日,一场为期3天的南京国际动漫科技嘉年华正式开幕。其问有本土动画片展播、海峡两岸科技漫画晨、同人展演。  相似文献   
49.
张若渔 《金陵瞭望》2008,(24):15-15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名作《乡愁》沉郁顿挫、愁肠百结.诉尽两岸人民的离情别绪。而今.惆怅的乡愁可以平复了.时代大势浩浩荡荡.两岸“大三通”的愿景拨云见日,“两岸一日生活圈”崭露峥嵘,台湾海峡天堑变通途,历经60年的苦苦等待和深情对望.于今两岸同胞终于可以心手相连。  相似文献   
50.
《宿州学院学报》2013,(8):F0002-F0002
陈新凤,女,1969年3月生。毕业于中国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音乐研究》、《人民音乐》、《中国戏剧》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译著《民族音乐学》、教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专著《闽调台腔一一闽台歌仔戏音乐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