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77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28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8 毫秒
71.
中国保护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生态平衡, 避免十几亿人的道德沦丧、人欲横流, 便是为人类作出了较大贡献。中国必须走完自己的现代化历程,但在现代性框架内, 中国已不可能有什么原创性的贡献。然而,中国可为走向生态文明,走向精神成熟而为人类作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2.
消费主义、大众文化与公共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众文化伴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而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特征,公共艺术的繁荣便是其中之一。大众文化中的“去分化”现象模糊和抹平了许多界限,这一特征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的催生剂之一。从某种角度来说,公共艺术在本质上也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大众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使得公共艺术与大众文化成为一种共享文化,并融入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73.
74.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象征和标志。工业时代的文化与农业时代的文化之间剧烈的碰撞,必然通过城市化发展的曲折演绎表现出来。中国城市化发展一波三折,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影响至深,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生产发展与社会劳动就业的矛盾。从实际出发,中国应坚持走以发展中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5.
青年文化的“差异”特征决定了其在消费社会中与消费主义的共谋。但是,中国的教育与媒介文化使得中国青年的消费主义更具有后殖民的可能性。在权力的霸权压制下,中国当代的青年文化呈现出全球化想像与模仿特征。  相似文献   
76.
77.
当前,消费主义把对物质的过度占有和无限消费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这一迷雾模糊了人们的价值观。而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新兴媒体的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大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等诸多原因使得消费主义思潮波及高校,从而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稀释了社会价值观,冲击了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因此,新时代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整合社会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借助网络传播优势,提高社会聚合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自觉抵制消费主义荼毒。  相似文献   
78.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现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用卡消费是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面流行起来的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本文在概述大学校园信用卡消费现象的基础上,从信用卡本身的特点、银行商业宣传、青年心理特征以及消费主义蔓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信用卡消费有可能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作出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79.
马克思指出"物的依赖性"社会形式一方面造成人们之间的全面依赖,另一方面引起社会关系的普遍物化。消费主义的本质是物质主义,其产生和发展深植于"物的依赖性"社会之中,是人类在"物的依赖性"时代所遇到的生存困境,扬弃"物的依赖性",实现"以人为本"是超越消费主义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0.
董玲 《北方论丛》2012,(2):145-148
消费主义是消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批判消费主义是当前消费伦理学的前沿性课题,追问消费主义的伦理基础是文化批判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自消费革命以来,西方消费伦理思想大致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是消费的去道德化;二是消费的伦理价值重构。两次变革一方面以过度消费取代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自然消费;另一方面,还以奢侈消费为善的道德判断颠覆了节俭消费的美德传统。解读西方消费主义文化与消费伦理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认清当前消费生活颠倒性的实质内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