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增长动力结构失衡。在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中,消费率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消费率,即消费需求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映的是从长期考察的一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历史阶段,而不是短期内国家宏观和微观的经济运行情况。它的高低适中不能用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情况来判定,而是要看其是否与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和路径相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消费率由低转高的历史阶段,中国消费率的上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宏观上实现一系列的国民收入分配机理运行工程,即劳动收入的国家干预工程、要素收入的二次分配工程、扩大公共消费工程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工程。  相似文献   
12.
徐娟 《东岳论丛》2008,(2):191-193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隐患,而居民消费率难以提高是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关键。居民消费率的提高具有极其复杂的原因,本文从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入手,以几种典型的公共产品为例,探讨了其供给不足对我国居民消费率提高地制约,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消费率和投资率的国际比较及我国资本生产率和增量资本产出比(ICOR)的变动趋势角度探讨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率和投资率的状况。文章首先讨论了我国消费率和投资率的国际比较情况,并结合资本生产率和增量产出比(ICOR)变动趋势进一步讨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率和投资率的状况。本文的基本结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消费率和投资率趋于不协调,消费率偏低而投资率偏高。  相似文献   
14.
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过低,是目前困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居民消费偏好既依赖于家庭遗传性和内生性,也依赖于社会形成机制。消费行为受到空间建构和分布的影响,城乡消费空间的差异会导致居民消费行为也存在较大异质性:一是由城乡社会形成机制差异导致的消费群体的异质性,二是由信仰、观念、社会等级等家庭资本遗传导致的消费者个体异质性。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将导致两类扩大消费效应,即由于城乡空间重构和居民区位移动,消费者群体重新选择消费方式及消费行为的"空间转换效应",以及在深度城镇化的过程中,异质性消费个体面对城市"消费空间"的变化而改变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的"消费升级效应"。将空间维度和消费黏性引入"低消费率之谜"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拓展消费行为的微观基础研究,揭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消费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5.
姚先国(浙江大学):迎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推移,而且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模式性转换。这种转化主要表现为"一缓四优化":一缓即增长速度放缓,从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按照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2030年》研究报告的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从"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8.6%逐步下降到"十五五"时期的5%。"四优化":一是增长动力结构优化,从投资出口驱动转为消费为主驱动。消费率将从现在的不到50%逐步上升到65%以上;二  相似文献   
16.
再论以提高消费率拉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尹世杰 《社会科学》2006,2(12):20-26
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作用。多年来由于投资率偏高,消费率一直偏低,直接影响着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必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消费质量的提高,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影响经济增长。提高消费率,拉动经济增长,以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数据对我国居民入差距的现状做了横向、纵向比较,然后分析了较大的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的危害,最后提出了如何在缩小基尼系数的基础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从而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程瑞巧 《职业时空》2008,4(9):68-68
最近几年,中国最终消费率一直处于低位水平并保持持续走低态势。2002年至2007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分别为598%、58.2%、55.5%、53.9%、51%、36.2%,消费率持续下降。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费率约77%,2007年我国消费率为3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在消费率一路下滑的同时,我国的投资率却持续攀升:从2002年到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分别为:36.1%、40.9%、44.1%、486%、52.5%、55.7%。目前,全球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为23%,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为56%,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33个百分点。一面是过热的投资,一面是冰冻的消费,中国经济这一奇特的现象,恰似“煎焦的冻鱼”。  相似文献   
19.
用科学发展观协调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 ,消费率长期与钱纳里“标准结构”的偏差近 2 0个百分点 ,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特别是在当前投资过热的情况下 ,这种差距更加严重。这种发展态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而是固守传统发展观 ,使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从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投融资体制、科技体制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消费率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04年学术界对消费率空前关注。文章提出政府应当依法办好基础教育,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向基础教育倾斜;建立和完善以医疗、失业、养老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支持“三农”。这些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对政府而言责无旁贷。如果造就了一个较好的制度框架和消费环境,有效改善了居民的收人预期和支出预期,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自然可以实现良性循环。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提高消费率,功夫在诗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