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6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741篇
社会学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隐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个体隐私是通过隐私权得以实现的。隐私的特性具有哲学与文化意蕴,隐私分类的多样性折射出社会文化的多元性。隐私体现了人的个性、自由、人权和价值,也具有深厚的哲学与文化渊源。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使隐私出现商品化和异化现象,社会道德与法律界定了隐私权的限度。  相似文献   
12.
刑部渊源者     
陈灵海 《浙江学刊》2005,(4):93-100
本文在杜佑<通典>"都官改刑部"之说基础上,提出刑部渊源至少可推至西魏大统十二年"改三十六曹为十二部".在大统十二年之前,刑部渊源亦有迹可寻.在汉魏时代的"三十六曹"中,由于三公曹、二千石曹所主辞讼、刑狱非常接近,极有可能合并而成为后来的刑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大量源于中华文化典籍和以中国的人与物为素材的日谚事例 ,来说明日谚的中华文化蕴含具有系统性、集中性和典型性的特征 ,并提出它们形成的主要方法有照搬、改编和融合三种。  相似文献   
14.
阿曼人在东非伊斯兰教传播中的作用,也许已是老生常谈了,相对而言,阿曼人在东南亚伊斯兰教传播中的影响,似乎还是一个新话题.这是由于阿曼和东非之问具有悠久的历史交往,而与东南亚的交往与联系则是时断时续.因此,除了在为数不多的一些论文和著作中见到过相关的只言片语外,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便很少有人提及了.  相似文献   
15.
当代武侠电影暴力美学的渊源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力美学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追求,其目的是消解暴力。受中国传统文学中暴力表达及暴力与侠义共存的江湖文化的影响,当代武侠电影显示出鲜明的暴力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暴力的神圣化、伦理化,暴力动作的舞蹈化,暴力的浪漫化,暴力的喜剧化。当今电影创作有渲染暴力的趋势,无论从道德意义还是从美学意义讲,这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霍兰在复杂性系统科学方面提出复杂自适应系统(CAS)理论.他提出的涌现性理论对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霍兰的科学思想渊源关系、遗传算法、CAS理论、涌现性方面的奠基性工作加以详细研究和评述,进而确立了霍兰在遗传算法、复杂性系统科学上的奠基性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张孝祥的思想颇多禅宗随缘妙悟的成分。其禅学思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宋代浓厚的的禅学氛围和禅宗学说;二是张孝祥家族笃信佛教的传统。张孝祥与禅宗的重要宗派临济宗的高僧多有交往,并崇信高僧大慧宗杲的学说。而其家族对佛教有虔诚的信仰,张孝祥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注重敦煌学的学术背景与学术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重新面世已经108年.近百年来,随着藏经洞古代文献、文物的流散而兴起的"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已成为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承认的"显学".但是,敦煌学是否是一门真正经得起严格科学界定的独立学科,国内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对此,我曾经在<对敦煌学百年回顾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一文中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该学科的构建与其学术背景、学术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和平研究是 2 0世纪 5 0年代以后在西方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 ,它以和平及其对立面为研究对象 ,尽管中外学者、哲人们从古代开始就产生了和平的思想与理念 ,然而 ,他们从未将和平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来研究 ,他们关于和平的思想和理念不过是对和平的一种渴望与追求。因此和平研究的学术渊源和思想渊源不能从古代来追溯。对和平研究思想渊源的探求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马基雅弗利的暴力学说对和平研究的影响 ;历史现实的挑战对和平研究的呼唤 ;和平研究者本身对乌托邦思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相关阐述为指导,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省察克治”“讽谏”等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批评与自我批评仍然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锐利武器。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采取科学的、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推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