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7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濮与孟高棉虽为异源,但这两大族群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复杂的族际关系,濮与孟高棉相融合形成闽濮,同时濮和孟高棉分别与氐羌、百越族群相交融,但两者在融合的程度上有明显差异,孟高棉语民族与百越族群的交融具有直接性特点,与氐羌族群的交融具有间接性和有限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曹操与诸葛亮取用汉中战略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中为益州的门户,是天下分裂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曹操与诸葛亮取用汉中战略是其中的代表。“挟氐羌自重”、控制张鲁政权、粮道艰难,是曹葛取用汉中战略的三大利益共同点,也是其兵家谋略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河西地区由于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和年积温等条件均已不能满足粟类作物生长的需要,种植业开始逐步萎缩。原来以种植业为主的羌、氐、周人等人口大规模地向气候相对温暖的中原或东南部地区迁移。月氏、乌孙等大量游牧民族乘机大量迁入河西,完成了河西人口主体的历史性转变,河西地区经济形态也由农业为主转型为以畜牧业为主。  相似文献   
14.
赵整是前秦氐族一位优秀的学者。他的文学活动体现了十六国时期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状况。他的诗歌通俗晓畅质朴无华,以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格自然呈现。同时由于他崇尚佛学,对前秦时期的佛教翻译整理工作做出了许多贡献,代表了前秦氐族文学创作的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和民族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体质人类学、遗传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不同角度,探讨了日本大和民族起源问题,提出绳文人源于我国古代越系民族(属南亚人种),弥生人中的外来系弥生人源于东夷中未西迁的氐羌系民族先民(属北亚人种),绳文系弥生人源于东夷中的濮系民族先民(属南亚人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三、冉駹类型的奴隶制 冉駹之名,最初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然仅知其地在筰之东北,蜀之西,白马西南。武汉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冉駹请求内属置吏,以之为汶山郡。当时的汶山郡辖县有五,即绵虒(汶川)、汶江(茂汶南部)、蚕陵(茂汶北部)、广柔(理县)湔氐道(汶川与灌县之间)。大致相当于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岷江上游的理县、汶川、茂汶数县之地。  相似文献   
17.
前秦时氐族散文家苻朗《符子》,集中体现老庄“无为”思想,并不乏文才横溢的寓言体散文之作。整体分析《全晋文》载清人严可均辑苻朗佚文,联系苻朗身世与所处国势,史文印照,尽显作为氐族贵族及亡国者的苻朗在“魏晋风度”之中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8.
地理环境构成一个民族生存的自然属性,这在西南氐羌民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西南氐羌民族人数众多,是西南少数民族中具有文化共性的最大的民族群体。它由最初生活于西北甘、青一带的古老游牧部族发展演变为西南的山地民族,地理环境因素赋予了他们以山地民族的许多重要文化特征和审美个性。西南氐羌民族大都崇尚“刚”、“健”和“朴”,这种审美观念与山地的自然生态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强调环境伦理的观念,包含着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成分,神巫意识十分突出,形成巫化的审美心理。总之,他们的审美观念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显得十分原始而古老。  相似文献   
19.
"氐傁"与"叟"均是出于《华阳国志》中的人群称谓,前者仅见于《华阳国志》,后者则同时见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目前学术界有关"叟"的认识与讨论常将其与"氐傁"等同和混淆。对史籍记载的考证分析可以看出,"氐傁"与"叟"不但分布区域不同,且族系类别亦截然有异,"氐傁"即"氐","叟"则属"夷"或"夷种"。  相似文献   
20.
彝族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琳 《民族论坛》2000,(2):40-41
据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考证,彝族是远古虎图腾部族羌戎或氏羌的后裔之一,不仅至今仍保留其远古羌戎或氏羌的虎图腾崇拜许多遗迹,而且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和发展。彝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广阔的地域内逐渐创造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灿烂辉煌的虎文化,反映了历史上彝族人民的审美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内涵极为鲜明的民族心理特征。虎文化是彝族社会意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作为民族风俗特质形态的一个审美范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 云南省哀牢山彝族在举行祭祖活动时,常由彝巫在葫芦瓢凸面绘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