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8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477篇
社会学   116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要注入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灾难性新闻报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在报道灾难性新闻时,应该在报道中注入相应的人文关怀和温情因素,正视灾难性新闻报道,唱响社会主旋律,同时,应该给予灾难事实真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90年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对中国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影响了一些作家的创作,余华便是其中一位。余华通过对人的生存层面“具体苦难”的描写,表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存在”状态,揭示了“合理生存”的荒诞性,隐喻着中国社会尽管已经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但是,仍然没有完成思想启蒙的历史任务(这种任务并不是西化思想的进一步深化),警诫着在如火如荼的经济革命中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变革者们,在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一切被冠以崇高的文化背后所可能出现的不合理,进而启迪启蒙主义不应该被机械于西方文化的启蒙化和传统文化的祛魅中。  相似文献   
23.
张原  汤芸 《民族学刊》2016,7(1):81-87, 124-128
“比较视野中的灾难与激变:感知与应对”国际人类学工作坊于2015年10月16日-18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了工作报告会,来自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学术机构的40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人文视野下的灾难与激变”、“有关灾难与激变的理论反思”、“在灾难与激变中反思社会-政治关系”、“灾后重建中的社区恢复与文化重塑”、“关于灾难的记忆、叙述与情感”、“灾难的感知与呈现”、“关于灾难的艺术呈现”这7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24.
气候变暖和灾难性的变暖不存在缓冲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所长詹姆斯·汉森对地球古气候历史的新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变暖得不到减缓,本世纪气候变化速度将会加快,其中包括海平面的上升。  相似文献   
25.
王西彦是一位乡土文学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的浙东农民的形象。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西彦的作品中更多书写的是农民的生活、农民的疾苦。在他的笔下,农民既是历史苦难的承受者,也是残酷战争的承担者。由于王西彦在这种苦难的书写中加入了个人式的诗意的描写,又给处于血泪中的受难者一种期盼。  相似文献   
26.
孙建军 《安家》2014,(8):114-115
古老不意味着保守,古老也有青春的基因。专家不能规划市民衣橱里衣服的数量与颜色,同样也不能规划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城市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即便是以美容的名义。不幸的是,我倾心的这个皇城逐日陷入到视觉灾难中。  相似文献   
27.
中国灾难研究主要以汶川地震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以历史学为主导,后半部以人类学与社会学为主导且两学科各有聚焦,人类学关注灾难的差异性与地方性,社会学则更关注其所嵌入环境的结构性。汶川地震后灾难研究迅猛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公共灾害频发的十年,对于灾难的研究与对于社会治理的关注,让二者之间有了连接与融合的可能。该融合的道路需要突破四个环节,即:嵌入结构——比较性与区域性研究向主体性研究迈进;学科连接与框架搭建——学科话语体系与关注焦点的融合;定位进阶——技术控制向社会控制转化;行动进阶——从文化体验、结构透视向治理实践转变。  相似文献   
28.
2005年,卡特里娜和丽塔两大飓风侵袭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成为美国历史上造成损失最大的灾难之一。这一貌似自然灾害的危害事件,其实孕育于新奥尔良的长期发展之中。一部新奥尔良发展史,既是人类利用土地、河流、森林、海洋等自然实体并与自然环境搏斗以建立城市、发展航运和工商业的历史,也是这些自然实体及其哺育的众多生命不断受侵蚀以至戕害的历史。这既是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环境灾难史。在这里,人类借助水利工程控制自然而建立起来的文明,由于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削弱了其自然防护能力,结果反而加剧了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的危害。因此,飓风造成的损失不只是取决于风暴之力,也取决于人们对土地的所作所为。而保持新奥尔良生机的努力,并不需要一味地与自然相搏,与自然合作,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9.
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灾难事件的舆情治理相关研究,考究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城市舆情风险治理的可行性,进而提出应对城市舆情风险需要转向。既要转变态度,从原来的压制性管控模式向协商共建模式转向;又要转变方式,从舆情出现后的平复手段向舆情出现前和发生时的引导方式转向。  相似文献   
30.
正一、引言日本灾难新闻报道遵循一般的新闻报道规律。首先从媒体的功能和作用来看,日本对于灾难的报道一般都是有始有终还要有过程,开始阶段一般要着重在对灾难性质和状态的报道,中间阶段要注重对抢险救灾的组织、动员、实施和收效的报道,最后还要注重对灾后重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实施、新面貌等方面的报道。这些都是灾难报道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其次,从消息来源上看,日本媒体基本都是基于从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进行报道,而且主要关注的是国家领导、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