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139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77篇
人才学   102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985篇
理论方法论   382篇
综合类   3838篇
社会学   2511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686篇
  2010年   800篇
  2009年   682篇
  2008年   1023篇
  2007年   624篇
  2006年   510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71.
安子  一心 《女性天地》2006,(10):4-7
最近媒体上有报道说,现今日本女性的择偶标准从“三高”变成了“三低”,即择偶对象由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男性变成了低姿态、低风险、低束缚的男性。所谓低姿态,指懂得尊重和珍爱女性;低风险,指行事正直、不风流;低束缚,指能给女性适当的空间。而在“女人喜欢什么样的老公  相似文献   
72.
现代社会中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人性的异化方面,但是,无论传统悲剧理论还是现代悲剧观念,即对“悲剧性”的认识,在表现人的本质力量与人的生存困境、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些根本问题上,却大抵是一致的;悲剧从古典戏剧文体发展到现代美学范畴,是在美学家或艺术家面临现代型社会形态的困境时对感性生存的本体论位置的忧虑、对个体生存实践的自由意义的探索中出现的;人类历史的悲剧性、人生的悲剧性是永恒的,人类的悲剧意识、悲剧精神是永存的,那么作为人类生活审美化超越的艺术就不会失落悲剧的价值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73.
爱情作为陈染作品中描述的一个重要对象,隐含着深刻的性别反映意识,通过对童年创伤性经历的反复书写,陈染试图从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专制的洞察中揭示出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正是通过这个艰难的自我审视过程,陈染将对于爱情的追求最终实现为对自我的清醒认识,这是一个女性主体的自我蜕变更新的曲折历程,这个个体的意义显示出更多的是性别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74.
奥瑟罗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代表,有其理想品格,他满怀对人的希望和自信,而这种自信过份膨胀,便成了自傲.这种性格缺陷是悲剧产生的主导因素,伊阿古的作恶则是催化悲剧的第二位因素.英雄人物的自傲性格导致悲剧,不仅符合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的理论,更反映出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审度与反思.  相似文献   
75.
守昌 《社区》2002,(5):42-42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一对有着特殊婚恋观和价值观的职业革命家,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有着鲜明的阶级特性、时代特性和职业特性。在他们的一生中,尤其在艰难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的离别就像一日三餐一般平常,这平常中又蕴藏着很多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感叹。  相似文献   
76.
人类发展和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过程都包含了悲剧性。只有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现实的悲剧性,并想改变自己的生存困境,悲剧意识才可能形成。悲剧意识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体现在某些人物身上的那种“无为而为”的心理倾向,即某些人明知他们将来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失败(实际上也会失败),却仍然锐意去追求、奋斗、牺牲的心理趋势。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困境;二、人类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困境的超越、应战的精神。西方文化决定了它的悲剧意识表现形态,西方人的悲剧意识表现得深刻、彻底,中国文化决定了它的悲剧意识表现形态,中国人悲剧意识表现得浮泛、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77.
《红与黑》爱情描写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 ,通过主人公于连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描写 ,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王政复辟时期整整一代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憧憬、追求、奋斗、苦闷 ,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法国的整个社会风貌 ,也揭露和鞭挞了查理十世的黑暗统治。《红与黑》不愧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力作  相似文献   
78.
本通过对于连和盖茨比行为与心理的分析,对这两大名学人物的性格进行三方面的比较,揭示出两的个性差异,并探讨造成两人悲剧结局的共同原因。  相似文献   
79.
关汉卿杂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女性 ,而且有悲剧有喜剧。但是无论悲剧还是喜剧 ,在其中的女性人物身上都闪烁着斗争与反抗精神的光辉。无论是冤屈感天动地的窦娥 ,还是勇敢机智的赵盼儿 ,美丽聪慧的谭记儿 ,全都寄寓了底层人民的理想 ,同时也鼓舞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底层人民反抗强暴 ,争取公理的斗志。  相似文献   
80.
张恒学 《云梦学刊》2003,24(1):76-79
黑娃是《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作品成功刻画的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悲剧形象。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混入革命队伍中的丑恶势力对其生命的毁灭;其二,儒教传统对其叛逆性格的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