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334篇
劳动科学   52篇
民族学   195篇
人才学   116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1169篇
理论方法论   220篇
综合类   3312篇
社会学   1718篇
统计学   19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967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507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63岁的父亲自从被查出了高血压、心脏病,就变得十分紧张,整天叹息,精神萎靡,对什么部不再感兴趣,一心只惦记着自己的病。对父亲的状况,全家人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缓解他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2.
"吾""我"在庄子"吾丧我"这一创造性的表述中有语意上的严格区分,"我"是现象的、特殊的、形而下的存在,它展示的是人作为生物性的"物"和社会性的"角色"的存在状态;"吾"则是本质的、普遍的、形而上的实在.虽然庄子未指明"吾"是什么,但他以"天籁"作比,用否定的方式告诉人们"吾"是对现实中"我"的超越.可以说庄子的"吾丧我"具有深刻的意义疗法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53.
票据行为具有要式性、文义性、独立性和无因性等特点,票据债务人当以票据记载的内容履行义务,但票据债务人有合法事由时,可以《票据法》之规定对持票人进行抗辩。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前者票据法没有限制,而后者则受到严格地限制,实践中对此有着一些不同认识。本文试就对这两类抗辩进行分析,以期以熟练掌握票据抗辩事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4.
多元一体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密切相关。文章以具体的历史事实从语言影响、语言使用两个方面阐述了多元一体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5.
海德格尔诗学是当下人类魂灵救赎的武库,它从建筑、生态和审美三个维度所揭示的“人诗意地栖居”思想是海德格尔所倡求的人的生存论主题。而在此主题视野下反思人们当下之“居”,却是脱物、脱自然、形而上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遮蔽。对于人们当下之“居”,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和统一,从建筑、生态、审美三个维度来努力实现人之为人应然的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56.
抒情是诗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发掘和整理需要新眼光和新思路的介入。以感物统摄古代抒情理论指涉的抒情起始阶段,其实质是心物关系的一种表达,推崇顺物之自然,感物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并偏重前者,结合论述感物的相关理论资料,指出感物在理论上的强调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抒情作品的风貌,即注重自然而然的抒情效果,排斥反思性的抒情,作品自然天成的同时,也缺乏内在情感的张力和层次。并以感物牵引出赋比兴等关联概念的分析,初步探讨感物抒情传统的文化学成因。  相似文献   
57.
本文论述了对待万物所呈露的道之自性,以此解释了具体的人性化、现实化,说明庄周以解牛等寓言故事为喻,论证了顺物之性、顺自然而行的思想。  相似文献   
58.
《艺概》艺术理论的核心是“寄言”说,而言以寄象、象以寄情、情以奇理的艺术本质论又是“寄言”说的精髓,该说有所不同于寄托比兴。其“以色相寄精神,的提法,逼近了文学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以艺术形象为基本特征的认识,“寓义于情”的提法则揭示了文学艺术在内容方面的特性是表现情理,是通过表现人的主观情志来反映客观事理,刘熙载对于艺术本质特征的揭示,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又部分地领先于当时世界美学理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59.
浅析《伊豆舞女》的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是以初恋为题材的一部短篇小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它不落俗套,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小说中带有日本传统文学中所特有的内质美感,洋溢着在平凡生活中所撷取的青春气息。本文试图探究其成为日本近代抒情小说佳作,并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典范的缘由。  相似文献   
60.
伊朗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也是历史和现实中的地区强国; 当代伊朗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中央集权制的伊斯兰国家.伊朗地处西亚、中亚和南亚的交叉点,自古是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的桥梁,也是各民族的迁徙通道和征服对象,历史上外族多次入主伊朗,影响了伊朗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构成.波斯民族一直是伊朗的主体民族、影响周边的民族和入侵民族.伊朗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居中央、少数民族居边疆和大分散小聚居为主、混杂居住为辅的民族、地域关系.同时,历史上伊朗国家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的时间,在近、现代形成了包含多样性的统一的国族文化和顽强的国家认同,当代的伊朗民族关系格局为"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