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5篇
  免费   477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管理学   689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74篇
人才学   128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4541篇
理论方法论   710篇
综合类   7948篇
社会学   612篇
统计学   86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846篇
  2013年   760篇
  2012年   852篇
  2011年   1063篇
  2010年   1075篇
  2009年   956篇
  2008年   1134篇
  2007年   946篇
  2006年   854篇
  2005年   745篇
  2004年   654篇
  2003年   617篇
  2002年   517篇
  2001年   500篇
  2000年   354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麟龙  石剑  赵杰 《民族论坛》2003,(10):53-54
这是一起发人深思的案例,一个仅有小学文化、“二进宫”的诈骗犯,假借港商的名义,在短短4年多时间内,用并不高明的演技,上演一幕幕骗剧,让一个又一个为发财而失去警惕的人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02.
西方社会学理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众多的学派。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学派,本文简要介绍几种在西方社会比较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03.
我国现阶段的犯罪有增无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不外乎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落后的矛盾;在改革开放中,引起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等发生偏差;在社会物质文明建设中,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够;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控制能力在某些领域很弱等等。  相似文献   
104.
105.
刘勰所讲之“道”,有道家的自然之道,《易传》的神理之道,儒家的政化、修身之道,诸子的学派之道,魏晋的玄学之道。他的“原道”,本在于“论文”,而刘勰之“论文原道”,主要是要求创作走自然之道,也在于纠正当时“浅而绮”、“讹而新”的文弊。并为后来韩愈之原道、柳宗元之论道,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06.
在自然界,同一条自然规律往往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示两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基本情况也是这样。由于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因而一条规律有二重态;量子力学揭示波粒二象性,经济科学揭示劳动二重性,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惊人的类似,从而形成一种深层次的联系。从量子力学那里取来介子场论,可以利用它建立经济学的社会场论。  相似文献   
107.
关于“现代性” 问题的讨论以其所具有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而理应引起当代学界的重视。分析表明,这一概念主要是作为一种思想反思视野出现于当代人文学界,其复杂性集中表现于同启蒙现代性分庭抗礼的审美现代性中。因而通过对后者进行相对深入的辨析,我们有可能为审美理论的现代转型提供一个合适的思想语境。  相似文献   
108.
马基雅维利功利主义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马基雅维利是欧洲近代功利主义学说的奠基者之一。他通过把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引入伦理学、政治学和社会改革领域,从而赋予古老的功利主义伦理学以崭新的内容。马基雅维利功利主义思想不仅对欧洲近代功利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欧洲乃至世界近、现代学术界和政界人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论过失危险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界长期以来都对过失危险犯持否定态度 ,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刑法中增加规定由危险状态构成的过失犯罪。本文从过失危险犯的现状、立法根据、范围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0.
面对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客观现象,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存在天生的犯罪人,犯罪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犯罪率上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又要明确地肯定,犯罪率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在强调严厉打击犯罪仍然是最有威慑力的手段的同时,必须改变传统的犯罪对策观念和犯罪对策体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待打击犯罪的积极意义.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对犯罪的打击应当合乎法理、伦理和情理;应当正确处理好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