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6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404篇
理论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961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西藏赋》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篇以赋体的形式描写西藏的历史文献,对了解清代西藏社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在解读《西藏赋》风俗文化的基础上又做了简要的评论和概括。  相似文献   
102.
盛唐大V     
在科举考试出现之前,寒门学子想要咸鱼翻身跻身上流社会,比登天还难。文青们想要成为大V,又不能挤科举的独木桥,就要找各种关系门路,那时候叫干谒。新人拜码头、求关注,大V一句话,胜读10年书。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会顾况,一开始大佬  相似文献   
103.
在一般文学史或赋史研究著作中,对汉赋发展的描述常以骚体赋、大赋和抒情小赋为顺序展开,然而这并不符合汉赋发展的实际。因为东汉末年的抒情小赋与西汉初年的骚体赋可以说是汉代抒情言志赋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而与抒发“士不遇”情结的抒情言志赋一样,苑猎京都大赋和咏物赋在汉代也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发展线索。而且赋家常选择不同的体式表达不同的情感需要。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以上三种汉赋体式的类别流变过程逐一进行区分和细究,即以汉赋三种体式的类别流变来描述汉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4.
秦元 《齐鲁学刊》2003,(1):14-17
颜之推的《观我生赋》是一篇叙事性作品 ,其创作时间应在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577)至静帝大象二年(580 )之间。此赋独特之处在于反思历史与观照人生 ,在于作者对故国、对命运的理性思索。而这种重叙事、重理性的特点与北朝文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5.
汉人赋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具有自觉意识的文学批评,而汉代赋论内涵的“诗人之赋”与“词人之赋”以及“讽”与“劝”的矛盾与冲突,实蕴涵着广远而深刻的文学背景。概括地说,汉赋创作与理论,与汉代乐府制度的建立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雅乐与郑声的矛盾始终潜隐于汉人赋论之中。而汉赋家文学侍从与儒者的双重身份,又决定了他们的赋学理论笼罩于经学语境,在文与质、言与文的交互衍变中徘徊。  相似文献   
106.
邱世友 《学术研究》2004,(1):138-141
比和兴都是把握宇宙人生的艺术方法,比是从认识去把握,兴则是从感悟去把握。但二者有所不同:一是兴隐而比显;二是兴婉而比直;三是兴广而比狭。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三者往往同时并用,兴是基础,赋是展开具体形象的铺陈、钩勒,比是运用譬喻进行切意和切象的描写。兴凭藉赋比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趣无穷,实乃民族文论之特色。  相似文献   
107.
《历代赋汇》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赋文学总集 ,也是汉赋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辑录汉赋多达 5 5家 ,计 1 92篇 (含建安赋 ) ,超过清以前所有的赋文学总集。编者将这 1 92篇赋作分为 32类进行编录 ,既展示了汉赋文学题材的多样性 ,又便于后人的仿作和研究。其分类思想多源于《艺文类聚》、《初学记》、《文苑英华》等书 ,而又根据赋文学创作的实际进行了一些归并、拆分和调整。尽管《历代赋汇》在辑录汉赋时尚有漏收、误收、重收、不标出处等缺点 ,但它仍堪称是我国古代汉赋编录与分类史上的殿军之作 ,至今仍无一部书可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08.
王凤霞 《天府新论》2003,(1):116-119
汉代骚体赋运动的文化轨迹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描述 :一是由边缘文化进入主流文化 ,不仅体制在文化中心得到普遍认可 ,而且实现了思想内容方面的转变 ,成为主流意识的载体。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 ,因袭与创新两种倾向交织、巨丽与精美两种风格并存 ,从汉初开始 ,骚体赋就由博返约 ,在继续推出长篇作品的同时 ,骚体抒情小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9.
对话体赋是一切赋体之始祖 ,并且是后世赋之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然而 ,千百年来 ,在赋学研究界 ,对话体赋一直未能获得命名。作为一种体裁 ,对话体赋有相当明显的形式特征及语言特征。先秦两汉的对话文化是对话体赋赖以产生及生存的土壤。对话体赋的出现 ,也使中国文人从此有了虚拟的、文学的对话性这一崭新的生存维度  相似文献   
110.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须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法(1946)杀人是极大的罪恶。动用国家武装力量杀人是极大的国家罪恶。日本国家军队对中国人的杀戮(1931~1945)是日本对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这一罪恶已被制止了整整60年。但它的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