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东晋玄言诗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要因而论,或当在于玄学哲学的终结向玄学人生观的实践的转化,诗歌创作主体由崇尚诗骚传统向习玄传统的变化,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与文化心理向玄学人生观的倾斜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何书岚 《云梦学刊》2013,34(2):157-160
玄言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它以魏晋玄学思潮为文化背景,以玄学旨趣为精神依归,与秦汉以来的儒家文学大异其趣,但发展二百年后又融入正统文学史大潮。传统文学史对玄言诗有过较严厉的批评,因为它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阶段,却"辞意夷泰",寄言玄远,似无关世局。  相似文献   
13.
在对玄言诗的研究中,何谓玄言诗一直是众说纷纭.笔者在总结前贤的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玄言诗是魏晋到宋初时期以体悟玄学义理和佛理为主旨的文人诗这样一个定义.  相似文献   
14.
在对玄言诗的研究中,何谓玄言诗一直是众说纷纭。笔者在总结前贤的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玄言诗是魏晋到宋初时期以体悟玄学义理和佛理为主旨的文人诗这样一个定义。  相似文献   
15.
东晋玄言诗的类型有赠答式、咏季候式、直咏老庄式、观览景物式四类,这四类玄言诗在体悟玄理时都忽略诗中感性形象的具体性而注重其概括性。但诗人一旦把观览景物作为注重点的话,玄言的体悟便退居次要,改造玄言诗的契机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永和年间寓居会稽的北方士族将清谈之风带至江左,致使会稽地域成为东晋中期的玄谈中心,进而导致兰亭山水玄言文学的勃兴.兰亭山水诗具有独特的山水审美意识,风格清虚恬淡,体现出会稽士族的逍遥情怀,对晋宋之际山水诗的产生颇具影响.会稽侨寓士族随时出处的仕宦观,造成了兰亭山水文学的兴盛,同时也是兰亭文学消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不幸诗家幸”,在魏晋动乱时代中产生的玄言诗,寄托着士大夫们美好的理想。其朦胧的含义,独特的文本特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玄言诗在历史中几乎被淹没,对玄言诗文本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它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8.
宋展云 《船山学刊》2012,(1):162-165
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所赋诗作集中体现了东晋山水玄言诗的特色,其独特的山水审美意识以及其中蕴含的会稽侨寓士族的逍遥情怀,使兰亭山水玄言诗有别于嵇、阮的玄言作品,继而对晋宋之际山水诗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玄言诗的风格特点中,最重要的是一个"流"字.然而至味则无味,玄言诗呈现淡而有味的特点.玄言诗的这一特点的形成有哲学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和文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东晋玄言诗风衰歇的文化考察--以谢混、殷仲文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清谈文化的盛行是东亚玄言诗风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时至东晋末。由于门阀政治趋于衰落,造成士族文人心态的微妙变化。从而导致其文化崇尚的改变。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影响,致使“淡乎寡味”,“辞意夷泰”之玄言诗风呈现出衰歇之势,造就了谢混,殷仲文承先启后的诗坛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