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80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1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3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南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它距城市中心约2.5公里,随着镇江城市向南的不断扩张,南山风景名胜区即将成为镇江的城市发展中心,东依镇江新区(丁卯科技园区),西偎南徐新城,南面丹徒新区,北邻中心城区,有多条城市主干道与周边地区相联系,区域位置优势明显,可达性强。然而,自1984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来,虽然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规划与建设,但是由于景点建设的规模效应、景观质量的独特性都没有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一直在沪宁线上默默无闻。是其环境质量不好,自然景观一般,还是人文内涵不够独特,不能吸引人?我们认为造成南山风景名胜区默默无闻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却是定位不准,从而使得其规划缺乏前瞻性、发展的方向不明确,建设的思路不正确,因而不能很好地形成合力,产生不出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5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批评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有关EKC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该理论的质疑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从EKC模型内生缺陷、指标选取、计量方法以及模型的解释力等角度对这些质疑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与评析.认为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是复杂的,仅考虑收入水平的变动去解释环境质量的变化注定难以得出有效的结果.当前学界过于注重讨论EKC的形状及拐点,一定程度上使研究走向了歧途,剖开经济一环境"黑箱"去探寻EKC曲线背后的作用机制才是更重要、更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53.
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要求,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论文设计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修正后的TOPSIS模型对2008~2020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分持续提高,流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上中下游生态环境质量差距缩小、逐渐趋于协同,但各省(市)生态环境质量分化显著。因此,可相应提出成立流域信息中心、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制定排放标准、流域综合管理、强化小流域水土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
本文构建了包含环境治理体系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基于模型的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方面生产者补贴较为有效;而技术研发补贴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其通过“研发投入→绿色技术提升→降低污染物排放”的路径可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此外,本文还模拟了生产者补贴和技术研发补贴的政策组合对社会福利和污染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可以采用生产者价格补贴或技术研发补贴促进产出水平增长进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同时增大生产者价格补贴和技术研发补贴的幅度则能够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促使污染水平不断下降.最后,本文给出了社会福利增进与环境质量改善双重目标下生产补贴和技术研发补贴政策的可行性区域,进行了环境公共治理政策的优化组合研究.  相似文献   
55.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坚持发展时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但由于我国仍处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无论是人们的价值理念还是经济发展模式,离生态文明发展要求都有一定的距离,现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依然构成了较大压力。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探索,本期特刊登三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探索文章,分别从价值理念、政府职责和产业调整的角度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问题,以期推动对生态文明内涵和建设实践的理解认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6.
新疆经济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新疆经济与环境指标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法,定量的评价新疆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状况,并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分析得出,新疆经济与环境质量是良好协调发展型,但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略显滞后.  相似文献   
57.
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根据我国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选取四种主要的污染物,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三个不同经济区域的拟合曲线显著不同:东部地区三种污染物与人均GDP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现象.西部地区只有工业二氧化硫存在EKC现象,而中部地区不存在EKC现象.  相似文献   
58.
以苏州市为例,文章考察了经济发展质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作为基础,以人均工业废气、人均工业废水、人均二氧化硫人均固定废弃物的排放量等四个方面作为环境质量的替代指标,我们考察了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广泛存在,体现在苏州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库兹涅茨曲线,但是除了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达到拐点以外,其余污染物排放量的拐点还未到来,环境污染压力仍然很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第二产业的比重、城市化的进程、对外贸易以及外商直接投资都对苏州市的环境质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状况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干预对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量表》对通化市1314名小学生进行测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生源、父母性别、家庭结构、父母职业等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环境状况有关,可针对性地制定干预对策,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60.
王曦 《中州学刊》2008,(2):79-80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瓶颈是资源环境的制约.党的十七大报告列举的当前我国面临的多种重大挑战中,"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名列首位,报告因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