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现代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批判的全面分析中,不能得出关于马克思以来的辩证法不应当是最普遍的客观知识,形而上学终结后的哲学应向特殊文化方向发展的结论。文中分析了许多现代和当代科学的成果,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概括,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得到体现的情况及其主要原因。作者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未来发展,应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条件,系统概括新的科学知识;扩展和深化对特殊辩证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2.
从 17世纪到 2 0世纪晚期 ,在伽利略、培根、笛卡尔和牛顿等所创建理论的基础上 ,出现了一种以机械论、决定论和还原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科学范式。这种科学范式的局限性日趋明显 ,在 2 0世纪受到一大批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批判和质疑。与此同时 ,一种以有机论、非决定论、混沌、复杂性和熵等理论原则为基础的后现代科学范式日渐成型。现代科学和后现代科学分别体现的是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思维方式。由于二者都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所以应使二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73.
现代科学分化与综合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回首20世纪,就会发现人类最为辉煌的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体系庞大、门类繁多的现代科学。据统计,今天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科学门类已达4000多门,而且现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仍然是不断地走向分化与综合。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根据当时科学的成果,把物质运动形式分为五类,即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然而,从20世纪以来,特别是今天,科学无论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突飞  相似文献   
74.
本文根据齿轮传动的特点,找到实际供油量和齿面上不断变化着的油膜厚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解析了供油量对轮齿的润滑和冷却效果的影响机理。从而使供油理论研究和应用纳入现代科学领域,为分析、评价诸供油观点的实用范围和选择传动装置的最佳供油方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探讨科学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观:科学作为人的活动,是人存在的方式;而现代科学本质上是作为数学筹划、研究和作为技术的科学;现代科学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海德格尔对科学技术价值的探讨超越了流俗的工具论而上升到形而上学层次,他的这些科学思想对于当今身处技术时代的人们反思科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邹顺宏 《理论界》2006,46(10):159-161
以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观由于其历史局限性而不能对科学发生与发展的实际状况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矫枉过正,从对科学合理性的置疑到对其合法性的拒斥,从而走向了极端非理性主义和激进怀疑论。本文拟就以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为代表的科学哲学中的后现代科学观为主题,对以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为进路的怀疑论的、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反思,以促使我们更辩证地把握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内在本质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77.
在科学的“双刃剑 ”效 应越 来 越明 显,人们 对 科学 的 态度 也越 来越 两 极化 的 今天 ,对 现 代科 学我 们 需要 一个更 清 楚的 认识 。现 代 科学 是 一种 知识 体系 、一种 探究 活 动、一种 社 会建 制 ;它 既有 认识 论 上的 目的 ,也有 实用性 的 目的 。现 代 科学 理 性包 括个 体理 性 和群 体 理性 。从不 同的 角 度看 ,现 代科 学 可以 是理 性的 ,也 可 以是 非理性 的 。  相似文献   
78.
1932年,徐悲鸿曾经在<画苑>中说:"科学之天才在于精确,艺术之天才亦然.艺术中韵趣,一若科学中之推论,宣真理之微妙,但不精确,则情感浮泛,彼此无从沟通."①在艺术大师眼中,艺术与科学虽然是两回事情,但是一门艺术建立的基础,却离不开科学--所谓不知其"正",也就谈不上知其"变化".这段话是针对美术而言,但是回顾百年中国文学与科学之间的渊源,也恰可以用这段话做一个注解:在推论的"精确"与"韵趣"的微妙之间,在"正"与"变化"之间,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近现代科学交互纠缠的大背景中一路走来,走出一番云水相生的曼妙图景,也催生出几许困惑,几片迷雾.  相似文献   
79.
现代科学劳动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所在。必须把科学劳动创造价值和科学创造价值、技术创造价值严格区分开来。现代科学劳动是一般科学劳动的新发展,反映着当代劳动的实质,现代科学劳动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劳动的发展方向,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现代科学劳动可以作为高科技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重要范畴和核心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80.
丁文江是二三十年代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对我国现代科学文化事业贡献颇丰。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身体力行,使我国的地质事业成为一门科学。他长于科学管理,是我国早期科学事业少有的组织者、革新者和推动者。他力倡科学、捍卫科学,在“科玄之争”中成为科学派的斗士和主将。他以严谨的科学精神,成就了我国科学事业上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的科学事业赢得了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