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75篇
  免费   610篇
  国内免费   132篇
管理学   2347篇
劳动科学   627篇
民族学   573篇
人才学   708篇
人口学   168篇
丛书文集   7094篇
理论方法论   1448篇
综合类   12601篇
社会学   2667篇
统计学   484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444篇
  2015年   1071篇
  2014年   2381篇
  2013年   1491篇
  2012年   1870篇
  2011年   2186篇
  2010年   2175篇
  2009年   1989篇
  2008年   2506篇
  2007年   1912篇
  2006年   1566篇
  2005年   1414篇
  2004年   1190篇
  2003年   1136篇
  2002年   1007篇
  2001年   736篇
  2000年   540篇
  1999年   323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广西六甲人来源的分子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甲人分布于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交界处,被识别为一支特殊的汉族支系,但其来源不清.利用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基因型分型分析,发现六甲人与长江中下游的汉族相符,与福建汉族最近,而与相邻的侗、壮、布依、苗、瑶等族差异很大.确证六甲人的来源还有待于遗传学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2.
《伯麟图说》是清代重要的云南民族图册,然而学界一致认为早已散佚不存.笔者发现《伯麟图说》仍然传世.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御制外苗图》的图册是一部改绘抄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图书室藏《滇省夷人图说》保存伯麟"奏章"全文,证实"图绘"是奉"诏命"完成的官修之作,或是《伯麟图说》副本,或是抄本、改绘抄本. 道光《云南通志》收录伯麟撰《进云南种人图说》是有力的佐证.(清)佚名《夷人图说》是《伯麟图说》的完整无缺的文字刻本.《伯麟图说》原本中滇省夷人种类应是108种.  相似文献   
993.
塞浦路斯最早的居民是古塞浦路斯人;后来古希腊移民成为塞浦路斯居民的主体,他们不仅融合了古塞浦路斯人,而且先后同化了移居塞浦路斯的腓尼基人、犹太人、阿拉伯人;惟有移居塞浦路斯的亚美尼亚人和马龙派教徒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姗姗来迟的土耳其人成为塞浦路斯的第二大民族,并保持着他们的宗教信仰、语言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94.
余建华  罗爱玲 《世界民族》2006,105(3):18-27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新宪法草案所确立的国家联邦制结构,对国内库尔德人问题的解决乃至西亚地区库尔德人问题的走向无疑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认为,联邦制虽然能够满足少数民族的自治要求,但也容易刺激少数民族的分离欲望,而且少数民族与居人口多数的主体民族对联邦制的理解和要求存在差异,因而联邦制并非从根本上解决多民族国家民族矛盾和冲突的灵丹妙药;伊拉克的民族、教派冲突根深蒂固,国家构建任重道远,联邦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库尔德人问题。  相似文献   
995.
澳门的“土生葡人”是澳门族群中最具特色的成分,其与澳门的历史关系最为密切,在澳门的族群地位最为独特。本文用族群的相关理论阐释澳门土生葡人的族群认同,既可以反映该族群的认同特征,又能体现族群认同理论的解释力。土生葡人的文化特征是其族群认同的基础要素,但土生葡人的族群认同更多地具有主观心理性。即使那些纯华裔血统的人,有的也自我认同为土生葡人,这是一种脱离了文化渊源的主观选择。族群认同与族群文化是互相关联的一对概念,二者在不同的场景下相互关联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996.
"一战"以前的国际法与"少数人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人”是非常古老的社会现象 ,而“少数人问题”却是近代社会的产物 ,并逐渐成为现代国际法十分关注的重要内容。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表明 ,“少数人权利”不仅是国际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少数人权利”本身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又从一个方面促进了整个国际法的完善和进步 ,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国际法体系。尽管目前国际法中有关少数民族和“少数人权利”的内容大部分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但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早期 ,许多内容又是在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这个意义上 ,回顾和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法中“少数人权利”保护的历程 ,重新审视国际社会逐渐发现、承认并尊重“少数人权利”的历史过程 ,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97.
古希腊神话不仅是西方文化的源头,而且也是启蒙精神的摇篮。神话中蕴藏着存在之奥秘,神话孕育着人之生存的不竭的动力。神话以其特有的方式建构着生活世界的图景,这本身就说明神话就已经是启蒙。然而,人的形而上学本性驱使人类理性企图以远离神话的方式寻找本真的存在,却更加远离了存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启蒙理性的后果在社会生活中得以暴露,也会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98.
张娜 《世界民族》2006,(5):53-58
许多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这样的情况本民族的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远离故土,来到陌生的异国他乡,置身于全新的异民族环境中,并逐步适应陌生的环境。沙俄时期,大批俄罗斯人作为“农民殖民者”移居中亚,这些俄罗斯农民移民就属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域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在与祖籍地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与文化传统相去甚远的异民族居民交往。在对这种全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他们与异民族居民建立了一种新的族际关系,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族际交流文化。  相似文献   
999.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想必熟读《诗经》的人,都知道这段话源自《大雅·民劳》篇。相传此诗出自西周大臣召伯虎之手,意在借痛陈民生困苦,来规劝周厉王体恤民意。后经历代思想家不断解释、建构与再造,原本只表示相对安宁之意的"小康"概念,被赋予了丰富多元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文化内涵。几千载岁月积淀与先贤凝练,它逐渐融入中国文明进程之内,化为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重要愿景,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关键目标,上升为现代中国的重要符号与国家话语。  相似文献   
1000.
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等 7册佛经是西夏僧人直接从藏文本翻译成西夏文的 ,每册佛经卷首题记记载了这些佛经的著者、传者、译者及其称号。本文对这些题记进行了详细的释读 ,所涉及的吐蕃人名尽可能检索到其在藏文文献中的对应名字 ,涉及的称号也进行了力所能及的阐释。从而认为 ,西夏人在翻译吐蕃人名时采用音译或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认为其中几册佛经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的著作 ,它们均是西夏后期由吐蕃僧人传入西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