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多重理论视野中的新闻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交往日趋频繁,广大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在人们的社会表达中,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有效形式,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它必将在传递观点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信息传播、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等三个方面,多角度地研究新闻评论,从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来解读新闻评论的时代功能。  相似文献   
52.
佛教思想并不是迷信,也不是超现实的思想.佛教精神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基本伦理道德生活中,仍存在于在我们东方人的精神生活中.本文旨在透过含有宗教艺术性质的释迦造像,以现代的观点探索形成我们东方精神中文化的背景.这不但为深刻认识我国精神文化所需,在物质文明繁盛,精神与科学失去平衡而显露了现代精神空虚彷徨的年代,更令人迫切感到这种探索将拓广我们的精神领域,使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更为丰饶.只有持这种观点来谈佛像雕塑,透过造型探求佛教思想内涵才能真正做到深人理解佛像雕塑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3.
国内法对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私法对国际法的影响.私法理念是私法的内在本质与发展规律,以及人们对这一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私法对国际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私法理念对国际法的影响,即尊重领土主权原则是对所有权神圣理念的借鉴;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是对人格平等理念的借鉴;条约缔结自由原则是对契约自由理念的借鉴.  相似文献   
54.
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现代化里程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终于找到了它的最后归宿--这就是中国人民正在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在现代化的理性认识上,在时代提出的新的历史性课题面前,我们还在前行中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55.
理性认识是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这是当代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文章首先论述了理性认识何以成为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接着考察了如何构建理性认识的复杂动态网络系统,最后,阐明了研究这个问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6.
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面对我国城市建设热潮,应当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城市建设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应当注意:1.科学认识城市和健康城市化:2.重视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的现实与规划错位问题;3.摒弃城市建设中形成的大量资源浪费现象;4.城市建设要突出特色、体现城市个性的文化内涵;5.城市管理者在建设城市中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6.城市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7.城市建设要做到量力而行;8.城市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9.高度重视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57.
理性认识可划分为知性理性阶段、辩证理性阶段、实践理性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8.
图说万象     
《山西老年》2013,(5):14-14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过去一段时间,雾霾天气空降我国多个城市,在北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处处都有它的身影。极端天气与你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环境下,通过实验、探究、总结获得的适合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课程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主题词”教学法。  相似文献   
60.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他的认识,不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都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既然非理性认识是一种社会产物,那就必定有它形成的社会基础.我们认为,非理性认识的社会基础主要有:其一,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其次,构成非理性认识的要素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体现;其三,非理性认识中的偏见,也是一种社会认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