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89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从构式语法化入手,可以探寻汉语"加以"类乏词义结构的历时嬗演过程及其形成的认知理据。"加以"的语法化域是表"转移"义的构式"S+加+N1+以+N2",其构式语法化的路径大抵为:S+加+N1+以+N2>S+加+之+以+N>S+加以+N>S+加以+V。研究发现,"加以"是构式语法化的产物,发生理据和经验理据共同促动了这类结构的浮现。  相似文献   
32.
理据是确定词的音义关系的依据。明清俗语辞书中关于词的理据研究的内容较多,值得学界重视。明清俗语辞书中的理据研究的特点是关注词的社会性、注重分析复合词的理据、批评流俗词源;其研究分别是从字义、语音、同源词与事物属性等不同角度进行的;其不足是存在一些缺失与存疑的情况。  相似文献   
33.
Lakoff和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式作为形式-意义/功能的配对体是规约化的产物,具有抽象程度的差异。构式为词汇的组合提供框架语义,而具体词汇提供微观语义内容。构式和动词的互动关系可以通过"动词适配说"来解释:动词进入构式是一个"再语境化"的过程,动词和构式的句法语义兼容即适配,冲突则需要压制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34.
本文指出人们的视觉感知,心理感知,思维次序及认知经济原则是存在句结构生成的认知理据,并从认知角度对存在句进行历时溯因,对生成语言学在探讨这一问题时的局限性有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5.
“语义特征”的定义和理据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昌锡 《云梦学刊》2006,27(5):125-128
语义特征是语言单位相互联系或相互区别的语义要素,是语言结构概念化的结果并受交际活动中信息传递方式的影响.语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单位相互组合的可能性以及组合的方式.语义特征的理据来自认知和功能两个方面.一个恰当的组合应该是既要在认知上具有理据性,又要在功能上具有得体性,二者相互约束,共同完成交流信息的任务.  相似文献   
36.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 ,探讨语码转换过程及其理据 ,认为语码转换是言语主体传递意图的一种交际策略 ,语码转换生成和理解的过程是交际主体在认知环境和认知能力协同配合又互相制约的结果 :认知环境有助于言语主体认知能力的形成 ,通过认知能力激活调用认知环境可取得足够的认知效果 ,两者保证了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37.
表意字是字符表达一定意义的文字。它所表达的意义主要有字符所表达的字义, 文字所记录的相应语言单位 (词或语素) 的语义和字义与所记录的词义 (或语素义 ) 之间的关系———造字理据义。其中, 语义是表意字意义的核心, 是文字的本质。把文字与图符区别开来, 强调表意字的表达功能, 可以避免把文字当语言、把字义当词义、把末流当主流等不恰当释字, 进而正确进行古文字考释。  相似文献   
38.
内部形式、构词理据和流俗词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语义学研究中三个容易混淆的术语——词语的内部形式、构词理据和流俗词源分别进行了阐释,并对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剖析。  相似文献   
39.
关于语词的内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形式是合成符号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和 ,理据则是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因 ,二者应该区分开来。内部形式的生成是一个历时的现象 ,它在词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代汉语是一种内部形式非常发达的语言  相似文献   
40.
异化翻译法是通过保留原文的某些成分有意地打破目的文化的规范,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其核心就是尽量传递原文中的"异质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异化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其次,从原语文化的忠实和文本功能的实现、异化与归化的共生关系、模因传播的要求、英汉翻译语言特色的需要、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