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49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280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21.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自形成以来,便经历着对马克思理论的一次次叛离与回归。新世纪以来,这一回归主要表现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共生共存。玛莎·E.希门尼斯通过对生产方式的分析,重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上所呈现出来的重要意义;赫玛尼·班内基作为"被边缘化"的女权主义知识分子,以意识形态批判为方法剖析了后殖民视域中的种族、阶级、性别压迫等问题;吉莲·豪伊则纵观女权主义近史,提倡建构一种"注入了新活力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客观的角度看,不同语境与多元文化下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再次"联姻",迸发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22.
23.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的伟大变革,从根本上颠覆了历史及社会问题的分析模式。对共同富裕问题,脱离特定历史时代的分析探讨或为缘木求鱼。共同富裕思想的产生及其实现紧密依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在其自身体制内无法解决两极分化的矛盾,共同富裕难以实现;社会主义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前提,使每个社会成员能够完全自由地发挥其全部力量,历史性地承担起共同富裕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24.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虚伪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也多次批判了早期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但在现实社会中却呈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平等与政治上民主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剥削关系形成了一种权力关系,这种特定的经济形式下所决定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关系与资本主义所宣称的政治平等并行不悖。而且,这种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通过民主制的意识形态机器不断强化,使社会主体扮演着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形成的结构性权力压迫,列宁的阶级理论对于整合社会不同抗争群体,戳穿资本主义民主幻象,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其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时间的空间化和空间的时间化过程。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优化了时间结构,在空间上表现为强烈的延伸性和压缩性特征,但是也造成了空间上的严重对立。无产阶级仍然必须继承和累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的文明成果,采取空间行动,消灭空间对立,把握自由时间,推进生产方式的进步。  相似文献   
26.
王绍东 《河北学刊》2012,32(5):60-64
从人类文明史整体发展阶段而言,绝不能简单地认为游牧生产方式落后,农耕生产方式先进;游牧民族进攻,农耕民族防御。在长城以北发展游牧经济,既突破了环境对人类的限制,又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在战国秦汉时期,农耕民族处于总体上的进攻与扩张,战术上的防御与退守态势,而游牧民族则处于战略上的退缩与战术上的进攻态势。  相似文献   
27.
"中国模式"是中国历史传统与世界文明融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的、尚在探索的道路。从国际横向比较和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纵向演变角度探寻"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以公有制为主导的混合经济模式、以党内民主为特征的威权政治模式、基于关系的社会结构模式是"中国模式"的核心。"中国模式"的形成既是文明方式的更新也是历史的延伸,历史与传统的差异使各民族与国家造就各自的发展模式和文明形式。  相似文献   
28.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集中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对杜林的错误思想进行批判。在第三编社会主义部分,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进行了回顾,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充分的批判,阐明国家消亡的历史过程以及新型的社会生产组织。这些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的构想为之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坚持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影响。本雅明从艺术的生产力和艺术生产关系的矛盾入手,开创了艺术生产理论的先河;伊格尔顿提出了文学生产方式理论,认为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的再生产;马歇雷认为文学和意识形态的缝隙透视出文学的意蕴。发展文学生产方式理论,对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0.
<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社会意识是社会心理学哲学基础的重要概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应,是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在会计宏观领域也存在着这样类似的概念,如果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观点把握会计环境以及会计理论、会计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