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9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07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98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资本市场贯彻新定位、合理发挥枢纽功能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涌现至关重要。创新激励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产业支撑效应的发挥是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路径。具体而言,资本市场以层次化的直接融资渠道打破诸多科创活动的资金僵局,加快创新资本的集聚;在创新成果转化中,资本市场通过直接与间接途径发挥要素配置功能,引导新型生产要素与新质主体匹配;作为政策落实的重要载体,资本市场以巩固资金链、分散风险等方式为新兴与未来产业提供发展动能。限于发展历史较短,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金融服务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创新资本形成渠道狭窄;股价信息含量不高且质量欠佳、要素流动与配置受阻;投融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资本市场结构协调性不佳。这些问题引发创新资本形成、生产要素配置与中长期资金支撑方面的堵点,导致资本市场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赋能路径受阻。未来应多措并举,将资本市场打造成服务实体经济、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性金融支撑。一是稳步优化金融结构,引导多元化融资渠道互补互促;二是加快完善注册制配套监管机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与传递效率;三是持续推进投资端改革,深层次优化投资者结构治理。  相似文献   
92.
2010年以来,大多数人感知到的是价格上涨已从食品领域不断蔓延到其他商品和行业,从房租的持续性上涨,到棉花、服装、被褥的上涨,再到成品油、水、电、气等的上涨,不论生产成品还是生产要素等中间产品都在上涨。  相似文献   
93.
广东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软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目标系统按照科技进步水平软分类;基于罗默模型,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及研发投入(R&D)来衡量;将固定资产、劳动力、人力资本及研发投入(R&D)作为生产要素,建立这四种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的模糊映射;从模糊规则中得到对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计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例研究表明:2000至2008年期间,广东省21个地区(地级以上)按科技进步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科技进步水平高)共4个地区,贡献率为47.52%;第二类(科技进步水平中)共4个地区,贡献率为42.74%;第三类(科技进步水平低)共13个地区,贡献率为39.96%;广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总体水平为44.02%。  相似文献   
94.
俞才 《科学咨询》2008,(21):I0002-I0002,2
以"314"总体部署为最大标尺衡量重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用"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衡量,重庆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竞争力和带动力  相似文献   
95.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践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资本短缺,劳动过剩的特殊历史阶段,使得在分配中物的要素无限扩大,人的要素受到排挤;这样生产要素中物的要素所有者或掌控者存在着资本强势的超额分配,而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份额却大大缩减。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物的要素扩大化已经带来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在政策上迫切需要调整物的要素被扩大的现实,强化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达到分配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
《大庆社会科学》2013,(6):153-153
范建华、张睿莲撰文指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在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由产业结构非农化引发生产要素流动和集中,原来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逐渐与城市接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镇化是个动态的过程,但城镇化不是劳动力、财富等要素向城市单方面聚集,  相似文献   
97.
魏可 《经营与管理》2012,(9):121-124
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熵测度不同要素的聚集度,得出浙江省哪些要素存在多重聚集,并建立以时间序列为基础的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多重要素聚集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宋斌 《人才瞭望》2006,(10):8-9
党的”十五大”和《决定》指出:“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种理论的发展,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理论概括,也体现了重视生产要素在参与价值创造、分配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耿灿 《人才瞭望》2015,(5):21-23
2014年12月25日,河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会通过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确定了河南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方针、布局、重点、举措和保证,是指导河南省实现富民强省、河南振兴的纲领性文件。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下,河南省发展处于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冲刺阶段,如何保持和培育人力资源新优势,如何依靠人力资本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推动人  相似文献   
100.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2000-2017年中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三类粮食作物TFP进行测算,并在构建要素错配指数的基础上,对单位规模土地上投入的劳动、机械、化肥和种子等4种要素错配对粮食作物实际TFP增长率的影响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7年粮食作物的实际TFP增长率平均为2.24%,有效TFP增长率约为0.73%;狭义技术进步对TFP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要素配置效率的优化对TFP的提升作用在增强;劳动投入过度比较突出,是引发粮食生产要素配置不优的主要原因;从空间区域来看,东部地区要素错配程度相对较低,西部地区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粮食作物的实际TFP增长率对要素错配的敏感度要强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