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75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管理学   1895篇
劳动科学   138篇
民族学   783篇
人才学   197篇
人口学   77篇
丛书文集   5150篇
理论方法论   980篇
综合类   10228篇
社会学   1353篇
统计学   432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534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521篇
  2020年   649篇
  2019年   576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586篇
  2015年   927篇
  2014年   1896篇
  2013年   1588篇
  2012年   1398篇
  2011年   1523篇
  2010年   1591篇
  2009年   1628篇
  2008年   1944篇
  2007年   990篇
  2006年   835篇
  2005年   725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542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性化、全球化,已极大地打乱了人与自然的均衡。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儒家看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因而主张尊重自然规律",仁"不仅是爱人,而且还要爱物。处于危机之中的人类可以从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必要的生态智慧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延续寻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2.

对自然美的认识是美学界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的自然观含有不同层面.从完全的马克思的自然观即生态自然观出发理解自然与人,既消解了人的中心地位,又消解了自然的自在状态,而同时又保持了自然的优先地位和人的主导地位,用这种思路指导社会实践,可以消除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美与自然的疏离,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73.
媒介版图与生态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倡导媒介的版图与生态意识,是基于当前国内大众传媒迅猛发展的背景,意在强调在共时空状态下,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媒介制品,或者不同类型不同定位的媒介机构有机配置与组合,也就是构建一个富有生机的多样性的媒介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媒介是以整体的舍力而非单一的形式对人实施具体的影响,此项倡导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媒介的生态与版图意识还可以帮助梳理、调整当前媒介设置与媒介批评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这正是其紧迫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74.
生态文明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人的交往实践目标和方式的根本性调整.从把握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交往实践观的结合点入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体现的是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在当代,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创造出了三重评价机制,即自我评价、对中介客体即生态环境的评价、主体际互相评价.三重评价机制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应用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5.
应急管理中的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难后的幸存者经常会出现"创伤后综合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也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在重视"物质救灾"的同时,也应该进行"心理救灾".汶川大地震后.我国政府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很多措施积极地帮助灾区民众度过心灵的难关,为了更有效减轻灾难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冲击,也应该改进某些措施和积极借鉴他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76.
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勋 《理论界》2008,(6):170-17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与完善,一些不良分子也参杂进网络媒介,大肆传播色情、恐怖、民族矛盾、国家分裂等危害社会稳定的不良信息,给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心里造成了严重伤害。本文将从网络传播的利弊分析着手,研究网络传播的特点和基本途径,提出建立网络传播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净化网络、传播生态文明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社会支持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了受灾者心理健康的重建。然而,当前我国灾区的心理干预工作存在着将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支持相混淆又相脱离的背反现象。调查和事实证实,只有实现二者的互动尤其是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才能够既促进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性功能提升,又进一步增强实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
官场小说中的权力在其属性上来讲应当是一种对象化的欲望、一种消费性的意识形态,从其话语的形成上看则是经济时代市民文化需求主导作家在“适应性反应”中的实用主义参与,从性别生态上则体现出男权本位文化的无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从规划背景、规划内容及管理措施3个方面对911后纽约下曼哈顿CBD(中央商务区)重建规划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创新阶层和文化创新对城市CBD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其对未来北京CBD发展的规划启示。  相似文献   
80.
生态文明建设与先进生产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实施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生态文明建设对生产力发展提出了新的先进性要求。在生态文明语境中,先进性不但体现了高水平,还代表着正确的发展方向。生产力发展必须顺应生态文明进步趋势,才能保有全面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