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49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81.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对画像行业造成冲击,一些画师改业从事照相馆人像拍摄,把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法则运用到人像摄影中,从当时留存至今的“小照”、“肖像”中可以看出他们深受中国传统肖像画形式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传统。清宫流传至今的慈禧着色放大照片是早期中国人像摄影的珍品,而勋龄所拍摄的慈禧扮观音的化妆照可视为按照一定的构思进行摄影创作的先驱,它与西方同时期盛行的高艺术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体现了中国人不同于西方的精神境界和宗教信仰,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82.
“神异世脊”是陕北画像的重要部分,它的思维模式集中体现在原初宗教的象征性、视死如生的基调、前身来世的追问和仙人世界的主体地位这四个方面。神异世界的思维模式既是艺术创制的动力因素,又决定了画像的内容。  相似文献   
83.
李功发 《社区》2010,(23):44-45
日前,由荷兰画家Hubert Vos(华士·胡博)在一百年前为慈禧画的一幅油画像,经中、荷两国文物大师精心修复后,已在颐和园文昌院与游人见面(2008年11月4日首展。笔者注)。围绕慈禧的油画像。这段尘封的宫廷秘史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84.
汉代画像是埋入地下的一种特殊的画作,是两汉时期厚葬之风的产物。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从图像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服务于墓主人,与丧葬礼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幽冥世界的关怀与想象,始终是汉代画像着意表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这个主题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譬如由体现孝道思想而产生的"事死如事生"观念,在汉代画像里便有生动而深刻的反映。  相似文献   
85.
鲁迅藏汉画像中方位四神形象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众所周知的文化名人,不为人知的是他还是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收藏者.鲁迅藏汉画像中有8幅四神图像,四神起源于远古神话,后来和中国不断堆积生成的文化载体相结合,从而成为方位神,又成为祥瑞之兽,在图像上屡有传承并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6.
意识流标志着西方的小说技巧、文学观念、哲学思维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乔伊斯最大的成就是为意识流小说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早期创作过程中,他运用精神顿悟不带成见、不加评论地描写生活,使读者在《都柏林人》中感受到他与书中描写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在《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感官印象、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技巧得到更广泛地运用,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好像被一个无形的、冷漠超然的创造者创造出来。文章重点探究的是意识流艺术形式与文本主题之间的联系,阐释艺术形式对主题的演绎和深化。  相似文献   
87.
学习者画像作为大数据学习分析的一个分支,能够实现数据资源的筛选与整合,有助于实现精准教学。以目标为导向开展基于学习者画像的精准教学干预需要系统设计。首先依据布卢姆教育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制定面向认知的行为目标分类及其数据指标以及精准结果目标分类体系;然后构建目标导向的学习者画像模型,以学习者的兴趣特征、行为特征、知识水平为基点绘制画像,精准区分学生,诊断教学问题;再基于学习者画像结果,从目标、行为、结果角度对目标精准分层,进而开展个性化资源推送、风险监督与预警、同伴对话反馈、反思性评价等系列化精准教学干预。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学习者画像的精准教学干预在行为目标、结果目标提升及教学主体满意度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8.
汉画像中的虎信仰,表现了汉代生活中的虎患和人们搏杀虎的勇敢精神;汉代人在精神生活中对远古的母系部族的历史回忆:虎与龙、牛、猪、鸟儿和玄武相戏图像,实际上就是来自于母系部族的女子和来自于父系部族的男子的婚配结合的图像仪式,其寓意则是新生或再生.同时,虎象征西方,也象征着西方的天空和星宿.汉代崇虎,从知识探索上至多是进行了物理的观察,而在信仰探索上却得到了矛盾的加强和深化:虎既属于祥瑞,若是执政者行使仁政,即可得到虎的威信;虎又有危害,若是执政者行使仁政,即可以感化恶虎,使其远离人们.  相似文献   
89.
吴金宝 《南都学坛》2005,25(4):14-15
汉代处于封建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宽松的文化艺术氛围和汉代统治阶级的重视与偏爱,为汉代音乐文化的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画像大量丰富的乐舞图像与典籍史料相互印证,反映了汉代音乐文化从音乐功能、音乐形式、音乐社会生活几个方面的较大转型。  相似文献   
90.
《序曲》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之一。她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老年、青年、幼年三个不同阶段的女性:琳达的逃避,虚荣浅薄的贝莉尔,无奈的费尔菲尔德夫人,反叛的凯赛娅。她们的内心世界和下意识的反抗都表达了女性对男性所主宰的社会的愤怒和不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折射了曼斯菲尔德探索人生、探索社会的深邃思想内涵,折射了她对男权制社会下女性的同情和强烈地反抗男性压迫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