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144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民间法立场”生成路径辨异——兼评“民间法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下中国法学研究中,新自由主义语境下的进化论理性主义和立基于非理性主义的文化相对主义都形成了"民间法立场",然而此"民间法立场"非彼"民间法立场"。由于分属于不同的哲学阵营,二者在法治、法律发展、法律方法三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回答。在民间法研究过程中不应忽视"民间法立场"生成路径的差异,急于寻求统一的"民间法范式"。  相似文献   
42.
价值相对主义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通过对形而上学所承诺的终极价值的分析可知,它的出现与形而上学的终结有着思想上的渊源.从现实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中物化逻辑对人的统治造成了物对人的奴役,人以物为标准必然导致价值相对主义.价值相对主义表现为个体之间的价值多元性,但社会在意识形态上需要价值总体性,个体与社会的分野正是价值相对主义产生的实质,价值相对主义的扬弃必须以这两方面的统一为前提.  相似文献   
43.
价值相对主义的兴起是现代思想史一个值得检讨的重要课题,它一方面表现为在哲学本体论上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质疑和拒斥,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无根基的生存状态,因而成为现代文化的精神症候.追寻价值相对主义的根源,它表面上源于现代社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相对性、流动性和多元化生存体验,从而放弃了对绝对价值的寻求,实质上则是现代思想观念赖以建立所凭借的价值存在根基的毁坏和缺失所致.因此,如何在梳理价值根基缺失的形成脉络中寻回价值逻辑的生存论基础,成为现代人必须面对的精神难题.  相似文献   
44.
道德相对主义与逻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现代人不会为道德相对主义而烦忧.道德相对主义问题的凸显与现代人类学研究有关,与全球交往的频繁有关,更与逻辑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的奢望有关.知识统一论的坍塌表明,信仰的多样化是人类思想的常态.多元主义不等于相对主义.道德诚然具有相对性,人们只能在特定历史文化情境中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但道德相对主义是荒谬的.道德植根于人们共同生活的需要,植根于人的生活世界和文化,而非植根于逻辑.只需要论证人们可以就公共生活问题达成道德共识,即可摆脱道德相对主义,不能奢望把道德奠基于超验的逻辑之上.在全球交往时代,多数人认同人权原则,便表明道德相对主义是错误的.但人权原则不是什么先验真的原则,而只是靠法治维持的道德共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明,仅有人权原则已不足以维系人类文明的续存,人类须就环境保护达成道德共识.伦理学须向生态学学习,才能获得更高程度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45.
以往美国学者大多认为,卡尔·贝克尔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想具有某种单一的理论或思想来源。但事实上,贝克尔史学观念的形成有着相当复杂的社会语境和思想脉络。贝克尔成长于美国中西部,其早年经历给他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印上深刻的烙印;他博览群书,敏于思考,在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受到几位当世史学大家的熏陶和启发;他对当时美国史学界关于历史知识问题的讨论颇为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给他带来很大的思想冲击。这一切汇聚成某种合力,推动他最终形成系统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想。厘清贝克尔相对主义史学思想的形成,是把握好史学的求真与实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46.
沈从文文学创作和文化书写活动的文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表达文化思考的文学文本,二是用文学手段写成的文化文本,即民族志文本;二者共同指向对湘西及现代都市的文化思考,两类文本都具有比较鲜明的民族志特征。沈从文民族志书写特征的形成原因在于其在跨文化生活经历中形成的相对主义文化思想以及与文化的内外部视域的结合,这是沈从文在表达活动中自觉地进行文体实验的必然结果。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的民族志特征与民族志写作中的诗学特征的结合是沈从文文化思想、审美思想与艺术思想及其表达在中国现代独立特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伦理相对主义与伦理绝对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特别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两种重要的致思取向。伦理相对主义强调道德的特殊性、不确定性、暂时性,伦理绝对主义则强调道德的普遍性、确定性、永恒性。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背离的张力。廓清二者的复杂关系,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社会伦理学的研究和现实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48.
韩少功后期小说创作从中国庄禅哲学中获取了创旧图新、融会东西的灵感和智慧,庄禅哲学的相对主义促成了其小说观念的重新定位,禅宗的直觉思维特性改变了其小说思维模式,禅宗的神秘主义因素则为其小说表现手法注入了新质。  相似文献   
49.
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是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论著等身,论题广泛,涉及清教徒革命、政治义务、正义战争、分配正义等道德与政治哲学的所有重要领域。他的思想以对西方文明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政治观念与原则的细致分析享誉国际。他采用了一种介于语境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的方法进行论述;深刻认识到自由主义并非共同体的对立面,而是对现代社会的特定情形做出回应时构建的一种共同体观念;哲学知识的统治在本质上是反民主的;民主与真理无关。  相似文献   
50.
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这两种研究方法自从西方哲学发端以来一直存在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把二者对立起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研究当中应该有选择地侧重于客观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方法。在方法的选择上,要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不同,有所侧重地综合运用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这两种研究方法。在研究当中,对于变化较慢、界限范围清晰的社会事实,可侧重于采用客观主义的方法,而对于变化较快、界限范围模糊的社会事实,则可侧重于采用相对主义的方法,从而对社会事实做出更加合理的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