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6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560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刘智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汉文译著家,他的翻译、介绍和著述充满了时代的创新性、开创性.刘智译著中哲学思想的丰富来源于他对伊斯兰哲学和思想的深刻学习和理解,更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悉心了解和系统掌握.其中,刘智对伊斯兰教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阿布德·热哈曼·贾米(Abd al-Rahman Jami,伊历817-898年,1414-1492)的<勒瓦一合>(Lawa'ih)的译介,以<境昭微>而著名,并反映了刘智译介过程中的创造性特征.<境昭微>既忠实于原著,又以中国穆斯林的聪明才智超越了原文的文本,进行了汉语语境中的创造性表述和中国哲学范畴的恰当转化,从而以汉语的话语更直观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特别是伊斯兰苏非哲学思想中"存在统一论"思想,以及苏非追求和实践自我超越和心灵升华的理想境界.在中国伊斯兰哲学、伊斯兰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更好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交流和融通,是人类智慧和思想间相互学习、理解、交流和对话的一幅历史风景画.  相似文献   
32.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最早是作为一个画论范畴由五代画家荆浩提出来的,他认为绘画艺术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图",即表现自然山水的本体和生命.明清小说评点家们借用""这一范畴来评点小说.他们用""来要求小说情节合乎生活情理;用""来要求小说人物典型鲜活;用""来要求小说细节缜密合乎逻辑,从而使""这一范畴演变成一个小说艺术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33.
《毛系瀛诗文集》内容丰富 ,其研究价值可以用“、工、夫”三字概括。者 ,实之谓也 ;工 ,指工夫 ;夫者 ,夫子也。《毛系瀛诗文集》是一部有功夫的书 ,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34.
聊城文化中"孝"、""、"美"的元素,深深影响了季羡林的散文创作,使他的散文具有了思亲爱国,表情、说话以及"惨淡经营"散文美的特点。从中我们既可看出地域文化与季羡林散文创作之勾联,也可了解其散文在当代散文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35.
在现代汉语中,构式"亏你VP"被用来传递反预期信息,按照"VP"的不同可把构式分为判定、结果、能愿、陈述、非动作性五种类型,不同类别构式"亏你VP"传递赞赏或讥讽的反预期义的情况不同,副词""与构式连用起到加强反预期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太虚《现实论》依唯识学理,剖析、探究理性,并对康德的理性批判进行了分散但较全面的批评。康德所谓先天感性形式及知性范畴,为色心分位假法;物自体为第八识相分。意识相应分别我执似先验统觉将感性杂多摄持为"总聚假相";灵魂、神、宇宙等先验理念统一内外经验,它们起自六、七识于八识执实之俱生及分别我执;第八识总摄诸法归于见分、相分、自证分;七识缘八识见分为我是带质境,六识分别我执的"妄相"运用只适于经验的名言来分别"人我"常、一主体;分别共相的理智能运用于经验而不能运用于物自体,但"二相"是理智本性;众缘集现之摄持力归与法相唯识;缘起性空故因果律与自由一致。  相似文献   
37.
1803年前,黑格尔对时间问题缺乏关注。相形之下,在1807年《精神现象学》中,他已将时间看作哲学的重要主题。为什么黑格尔从1795到1802年曾对时间问题无动于衷。在1795年左右,黑格尔主要关注爱的无限性问题。在其法兰克福时期和耶拿初期,他虽然看到了时间性的客观世界的地位,但却并未对此加以强调,而只是强调了主体性的爱与客体性的世界的统一的绝对自身。1802年,通过研究雅各比和康德关于时间问题的争论,黑格尔刻意歪曲了雅各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的重要性,以自己的方式,将时间性的有限存在者问题与物自身问题连接进行考察,从而以一种哲学性的无限问题策略性地取代了时间问题。这一策略运用与黑格尔原初性的哲学体系理解直接相关,由此,黑格尔将雅各比哲学与康德哲学一并归类为反思性哲学,并对之加以“超越”。  相似文献   
38.
戴维森成条件意义理论建立在塔尔斯基之语义论的基础上.戴维森创造性地反用、扩展塔尔斯基的之语义论,以概念为原初概念,用外延性的之定义"约定,T"解释自然语言中的意义问题,成为革命性的尝试,并在哲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9.
受访时间:2013年7月19日,受访地点:辛晔工作室SHMJ:看过你各个时期的作品,我能很明显地发现你一直在进行语言方面的探索,现在是否找到了艺术当中最令你激动的东西吗?辛晔:是,一直以来我都在进行绘画语言的探索。但我也知道绘画艺术的本质是画家情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40.
闻名山西的清代作家刘璋曾经创作了4部才子佳人小说,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价值。文中以刘璋的才子佳人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联系清初社会、经济状况,探析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实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