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清 《社科纵横》2006,21(5):111-112
儒学文化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思想内容,其中包含了以“仁爱”为核心的关于人际关系的思想观念,该思想观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曾经对整个社会起了维系作用。  相似文献   
72.
卜晓梅 《决策探索》2014,(18):78-80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面旗帜,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在对儒家思想的管理哲学进行“现代化”解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仁礼义”三方面对新人本管理模式的构建,并辅以一些企业的案例,分析了“仁礼义”思想如何实际应用于企业管理中。  相似文献   
73.
荀子所劝之“学”,不是客观知识和生产技能的获得,而是学习礼义,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安治、人格的提升和性习的形成,还可有精神上和功利上的好处。其“学”的目的,是使人形成遵守礼法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点,以及养成礼治的能力,以求由此达成其理想的礼法之治。其“学”的性质,不是主体性的知识学习和能力习得,而是教化、塑造。  相似文献   
74.
宫泉久 《东方论坛》2011,(4):65-68,76
“诗中有人”是赵执信诗学思想的核心,他肯定儒家诗学“发乎情”的同时,又鲜明提出“诗固自有其礼义”,强调诗歌真的规定性。其诗学以与神韵说分庭抗礼的面目出现,是儒家诗学思想的回归和扬厉,是康乾盛世诗坛的异响。  相似文献   
75.
祃祭、祖道和陟祭为两周征役中所进行的土地祭祀之礼,祃祭用于王或天子军征前对所征之地的祭祀,祖道为军队出征时对先祖、道路进行祭祀,陟祭为经行高山时所行的望祀之礼.这些礼仪的诸多细节隐藏于《诗经》及其他早期文本中,汉儒不详其制,注疏有所抵牾,可考辨其制度,并分析相关诗作的礼义与乐义.  相似文献   
76.
荀子将"天"理解为客观性,从而抛弃了"天"的德性义。我们应该关注荀子这一思想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意识。以孟子为背景,荀子以一种"大清明"的思维方式将德性的根源从天那里下放到了人本身,从而开创了一种德性客观化的道路。但是怎样将荀子关于德性的思考注入到孟子良心本心式的对人的独特领会方式中才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
78.
"听"作为荀子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范畴,有着丰富而深切的含义,与荀子关注的一些核心概念和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荀子认为,当耳与声相遇,同时,"心"发挥作用时,"听"才能真正发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需"听","听"与"不听"的标准在于,其内容是否顺乎礼义,符合广义的"道",能否"合先王"、"及后王"。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彰显在"听"的内容,产生的效果,"听"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听"与乐的关系等方面。要想做到真正的听,应遵循"听"的原则,守持"听"的态度,做到"兼听"与"衡听",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克服人"好听"的本性。  相似文献   
79.
礼义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孟“礼义”的思想,提出礼义治国的思想。从理论上讲,礼义可以用于治国;从实践层面上,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依赖于礼义礼义治国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施行,即礼义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结合,从而达到治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0.
《淮南子》中蕴含有丰富的法治思想,从总体上来讲这是一种道法思想;它是把法家与道家、儒家思想融合而成的产物,主要体现在法与道,与势、术、时以及礼义的关系;这种集先秦百家之长的道法思想对当今我国的法治建设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