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8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13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397篇
社会学   153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以荷兰学者梵·迪克为代表的话语分析理论在新闻话语中的运用,使得新闻理论研究从外部研究转向了新闻话语的内部研究.然而,传统的对新闻话语的分析仅注重静态的新闻话语结构的探索.因此,在对新闻话语的分析中,不能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以结果形态存在的新闻话语上,更要把注意力放到新闻话语形成的动态过程中,在结构--行动、国家--社会两种视野下寻求新闻话语生产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2.
好书超市     
《社区》2008,(14):12-13
《我的精神自传》;《自由与生存》;《美国经济论集》;《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重建——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研究》;《中国经济再崛起——国际比较的视野》。  相似文献   
63.
万历年间苏州和武昌地区均发生了抗税民变,但是苏州民变历时仅为五日而武昌民变却前后拖了两年才得以根本解决。为什么两地民变有着如此不同的发展?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出发,本文提出了如下观点万历跨越地方科层及精英集团,以太监为税使直接在地方扩大税源,使得明朝政权在税收问题上几乎成了一个寡头国家,这是民变频发的根本原因。但是虽然明政权在税收问题上性质的转变是民变发生的主因,导致两地民变不同发展的则是在税使进驻后两地地方科层仍享有的自主性程度及处理民变时所具有的理性决策能力的不同。苏州民变得以迅速解决主要因为该地科层在税使进驻后仍保有着自主性从而为其理性处理民变提供了可能,武昌当局则因为在税使到来后丧失了这些能力从而使民变走向激烈。  相似文献   
64.
今年3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施行10周年。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防震减灾工作和防震减灾活动中各方面的社会行为,调整防震减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施行,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极大关注,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以此开始进入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5.
一、行政品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一)行政人员的道德品质如何,关系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集中体现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上.  相似文献   
66.
新型城镇化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相关领域中复杂的具体社会关系,而且直接蕴含着国家-社会力量干预等宏观社会关系。而国家-社会宏观关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效果直接决定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从而对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新型城镇化面临着农村土地违规开发引起民怨、人的城镇化滞后引发社会不公、过度开发引发生态危机等重大问题的困扰,因此必须从国家-社会关系入手,释放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功能、利益协调功能、公共决策参与功能、缓解社会冲突等功能,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7.
苏一星  王花 《兰州学刊》2007,(12):96-98
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民间法"必须实现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基于提出"民间法"研究的不同视角,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参与者无论在类型上、参与方式上,还是在含义上均有别于与之相对应的"国家法"中的法律关系主体.通过对"民间法"和"国家法"中的社会关系主体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明确"民间法"视角下的社会关系主体,是关于"民间法"含义的最好的说明方式,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对"民间法"研究的意义,以及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8.
“合理实践—不合理实践”框架是马克思实践观的一个重要的深层框架。无论是在社会关系实践维度上,还是在生产力实践维度上,都存在着合理实践与不合理实践的历史运动。任何一种实践形态的必然性、因而其合理性都是历史的暂时的,因此,人类历史从根本上是不断发生的新的合理实践代替旧的不合理实践的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实践观这一框架的灵魂,是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批判改造后所形成的世界永恒发展变化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它深刻地存在于马克思对社会历史问题特别是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之中。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框架及其辩证法灵魂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探讨。这一框架对于认识当今人类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推进当前中国生产力实践与社会关系实践相互关联运动的合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9.
司法公正中的价值冲突及其权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是司法领域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通过对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伦理精神与社会关系等三对概念的矛盾的分析 ,揭示出司法公正内在的价值冲突 ,同时提出在价值冲突中的唯一正确选择———平衡  相似文献   
70.
针对20世纪西方一些社会思潮对马克思哲学的生产概念庸俗化的狭隘理解,本文指出,澄清这一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意义的先决条件。文章在认真解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得出如下基本结论:马克思从未把生产实践归结为人类永恒的劳作活动,也没有把生产实践等同于人对自然的控制与征服,而是突出强调了生产实践的社会关系性内涵及其不断变迁的再生产性历史性特征。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生产实践概念,归根到底是以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或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