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42篇
  免费   2011篇
  国内免费   389篇
管理学   11496篇
劳动科学   1514篇
民族学   2097篇
人才学   1870篇
人口学   1413篇
丛书文集   22078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6259篇
综合类   37250篇
社会学   9267篇
统计学   2296篇
  2024年   291篇
  2023年   1157篇
  2022年   726篇
  2021年   1254篇
  2020年   1344篇
  2019年   1358篇
  2018年   659篇
  2017年   1213篇
  2016年   1666篇
  2015年   2733篇
  2014年   6615篇
  2013年   5861篇
  2012年   7210篇
  2011年   8345篇
  2010年   7454篇
  2009年   7871篇
  2008年   9551篇
  2007年   7230篇
  2006年   5655篇
  2005年   4752篇
  2004年   3000篇
  2003年   2449篇
  2002年   2050篇
  2001年   1827篇
  2000年   1404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社会空间研究的实质是植根于社会活动之中,实现"社会—空间—时间"的辩证整合。然而,现实中的关于社会空间的经验研究导致社会与空间的研究分裂,而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研究采用静态分析模式,缺乏时间性。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空间不是原质,只是物质存在的环境,以社会空间为对象的研究难免会出现偏重空间和偏重社会两种倾向。社会空间研究要走出误区,必须克服学界流行的时空分裂态度,重视时间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社会治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较之经济生产,社会治理同样有着"供给—需求"的矛盾关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审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转型具有特殊意义。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需求侧呈现三大根本性转变,即整体状态"由静变动"、纵向结构呈"葫芦型"特征以及横向结构显现"土客二元"矛盾。这些重要转变引领并要求社会治理的供给侧积极应对。对此,有三重调整路径可资遵循,即组织方式的弹性化转向、公共服务的大统筹升级和文化建设的治理功能重构。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社会性突发事件升级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极大地冲击着社会秩序。其升级的诱因主要与事件中个体或群体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获得的社会支持和治理主体的迟钝行为有关。要科学合理有效地防治社会性突发事件的升级扩散,必须加强对事件中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疏导,提高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的管治能力,建立公众参与的有效治理机制,从而形成社会协同治理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6.
吴月 《天府新论》2018,(5):106-113
中国的社会治理转型推动了社会服务方式的调整与变革,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成为极具代表性的实践标本之一,围绕政府购买展开的各项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着重关注的热点议题。本文从个案入手,分析具体政府购买过程,认为其规范化的运作形态易被政社双方的非正式运作行为异化,进而呈现出政策区隔的景象。  相似文献   
107.
108.
汉代时期,个体小农家庭逐渐普遍化,为农民家风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当时,为了增强国家认同,统治者特别注重发挥以"忠孝一体"为内涵的"家国同构"核心价值观对农民家庭这一社会主体的价值引领作用,从而奠定了家风家教的基调和底色。在此背景下,汉代农民家庭家风家教以"孝亲忠君"的道德教育为主,以"为人处世""耕读传家"为辅,共同构成了家风文化的主旋律,并以其自身别具特色的教育功能和方式促进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汉代农民家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家庭美德建设的内涵、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等,对加强现代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和接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9.
与市场营销极度追求消费者个性需求及企业自身利润的思想不同,社会营销理念关注消费者、企业与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以不断增加产品功能作为竞争的筹码,使产品功能过剩问题愈演愈烈。从产品功能的基本属性与顾客对产品功能的需求感知着手进行研究,深入剖析企业产品功能与顾客需求的匹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战略、技术以及营销层面的活动进行优化,以社会营销理念为指导提出企业规避产品功能过剩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消费者利益、社会效益与企业收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0.
《社科纵横》2019,(9):77-82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口流动、迁移的浪潮越发活跃,跨省市迁移的老年人口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迁老人长期生活在农村,习惯农村的生活方式、村落文化,从熟人社会进入到完全陌生的生活场域,城乡间生活、文化巨大的差异,使之产生了诸多不适应问题,例如语言沟通的障碍、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交往的困境等。以甘肃省Y村的8位随迁老人为调查对象,通过深入访谈,利用类属分析方法,划分出生理适应、心理适应、文化适应和角色适应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基于相关指标进行详细描述,分析阻碍老人融入城市生活的根源,依据萨姆纳"内群体、外群体"理论,探讨影响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原因,希望能够引起随迁老人子女和社会民众的关注,给予随迁老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增进随迁老人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晚年生活的快乐度和幸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