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马克思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对象上,马克思由“一切存在”(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转向了“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人的社会存在这一具体境域,创立了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对象的人类学哲学;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从自然物质本体论转向社会的实践本源论,创立了实践世界观;在社会历史动力观上,由精神意识动力观转向物质生产实践动力观,创立了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即实践史观,从而为人类学哲学奠定了基础;在哲学功能上,由传统的追求“解释世界”的认识论哲学,通过实践和人对世界的实践关系,而转向了追求“改变世界”,即改变人类的不合理生存状况的人类学哲学。  相似文献   
102.
李南 《南亚研究》2006,(2):56-61
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女神地位尊贵,广受崇拜。迨至吠陀时期,随着雅利安人游牧部落的入侵和父权制的兴起,女神地位下降,日趋式微。这又一次印证了马克思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著名论断。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从马恩思想发展的历史 ,结合马恩有关的原著 ,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本体论意义 ,指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对近年来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哲学讨论中出现的经济决定论和文化论提出了批评。对于中国哲学今后的发展 ,本文提出了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4.
人们对近代以来的市民社会有不同的理解:把它看作一个经济体;把它看作一个政治经济体;以及把它看作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于一体却又区别于国家的综合体。我个人倾向于  相似文献   
10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近代哲学的革命是全方位的,伦理学是其中重要方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社会存在和实践(感性活动、对象性活动)角度解答人类精神生活之谜,超越了西方哲学传统关于道德起源的唯心主义内省论和自然主义理论的对立,不仅在基本理论上回答了伦理的性质和变迁问题,而且揭示了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冲突的根源,最终开创了以人的解放为目标的社会革命伦理学之前景.  相似文献   
106.
叶青 《四川统计》2013,(1):52-52
中国社会存在着农民负担问题、义务教育收费问题、高速公路收费问题等“怪圈”,需要从扩大内需、夯实农业基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结构性减税等思路出发,逐步走出“怪圈”。  相似文献   
107.
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笔下的英国人形象一般都带有粗暴、专制、非人性的特征。作者摹绘了他们的傲慢与道义上的失败 ,描写并批判了印度社会存在的崇尚英国的习俗。英国人作为“他者”,在普列姆昌德笔下局限于政治意识形态层面 ,反映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情感 ,也是他重塑印度自我形象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法律意识的内涵、结构、特点及其分类进行阐述,认为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社会主体对法和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等各种心理因素的有机综合。它的内容取决于物质条件和政治制度。法律意识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律的实施有巨大影响。人们通过了解法律精神,进而了解自由、公平、正义的含义,并由此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评判自己行为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9.
摆在案头的这部52万余字的《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是我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严昌洪教授穷十年之功打造的一部力作。该著作从服饰潮流、饮食文化、居住条件、交通设施、婚姻礼俗、两性观念、慈幼养老、丧祭制度、岁时节日、娱乐活动、社会保障、社会风俗等十二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历史长卷,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10.
文化史就是人和社会存在的方式,是把人类过去发生的事情作为研究材料,以发现文化产生、发生之一般原理的学问。而地方文化史则是某一个地区的人和社会存在的方式,对它的研究既可以从中寻求出中华文化发展的共同轨迹,也可以找出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