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08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12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110篇
理论方法论   400篇
综合类   1654篇
社会学   418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来,学界的一些同仁常常建议我,把十多年的有关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论文编辑成册出版。起初我还有些犹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思考以后,也就欣然地承担起了这项颇费时间和心力的工作。我知道,朋友们之所以建议我来承担这项工作,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我是中国学术规范化运动的始作俑者。在我看  相似文献   
52.
以新城市社会学理论的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分析我国当代城市空间生产的特征,是一个新的视域。转型时期我国当代城市的空间生产呈现出新的特征,表现为资本、技术——工业理性刺激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出现环境污染、建设破坏、文化破坏等社会问题,城市空间的生产是不同社会群体对空间的角逐过程和结果,反映着政府、公共领域与个人的边界。城市空间的生产能动地、全面地反映着资本、权力、财富、社会地位、利益等社会关系的生产。  相似文献   
53.
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两重性和复杂性,即社会优化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共存、社会协调与社会失衡同在、充满希望与饱含痛苦相伴.当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如此巨大,代价是如此沉重,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是如此复杂,对比是如此鲜明,应对并不容易.中国社会不仅进步和代价反差鲜明,而且社会代价、社会问题,又有自己非常明显的特点.这就是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思潮,一下子出现在面前,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社会管理和治理的难度.无论是对中国社会巨大的进步,还是对它的沉重代价,国际社会都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对许多外国人和不少西方理论来说,中国社会成了一个无法准确判断的"测不准"的社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偏见,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一直低估中国社会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中国社会这种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突出地表现在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上:第一,它有坚定不移的共同目标;第二,它有无可比拟的社会动员能力;第三,它有无可替代的社会领导核心力量.这三者是中国社会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54.
电影《通天塔》讲述了一个有关冲突和隔阂的故事,本文试图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来诠释影片中的文化冲突。从共时性的文化冲突出发,文章首先分析了影片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冲突何以发生,其次在承认文化异质性基础上道明了国家间的文化冲突并揭示其实质,再次结合"文明冲突论"讨论了文化冲突的一种隐性形式:宗教冲突。  相似文献   
55.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政治界所关注的依然是那个尚待解决的基本问题——如何使中国走上一条国强民富的现代化道路。围绕着这个问题,从理论上的探讨到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呈现的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着重讨论农村问题,特别是在抗战以前,由“深入民间”逐步汇聚成的“乡村建设”运动。 从社会学研究与应用的角度来看,中国农村是一片广阔而尚未开垦过的田地。要研究中国平民的生活,一定要研究占人口总数80%的农民的生活;要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农村问题。于是,正像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将都市作为社会学的实验室一样,乡村成了中国社会学研究、应用的实验室。以杨开道为首的近代中国社会学者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56.
57.
城市人的社会特性——源自城市社会学的理解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社会学的视野中,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式,城市人也因此具有了特定的社会特性,如天生的异质性、在人工环境中生存、高密度聚居、角色及个性的功能化、行为的理性约束、人际交往的实利性与自主性、较强的时效观念、文化的传承性以及在信息包围中生存等.城市人的这些社会特性成为塑造城市性格与城市文明的基础性条件.也是构建和谐城市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8.
本文梳理并分析了闻一多的思想,认为:20年代,闻一多是我国形式主义美学潮流最早的代表,且达到至今难以企及的深度;40年代,闻一多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出色地解释、说明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难题。而闻一多文化研究与文化批判,不仅走到时代前列,且卓有成果。  相似文献   
59.
《论语》是一部社会学理论底蕴十分丰厚的著作。作为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曾对社会、文化与人生等许多重大问题进行过广泛而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的成果以零星命题和片断语录的形式结集于《论语》中。本文试从人的社会角色建设的角度入手,窥探《论语》社会学思想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60.
“强干预”与“弱干预”:社会学干预方法的两条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年来,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谈论甚多,而对促动这一“经济奇迹”的“体制奇迹”,即权力与市场的结合,却始终着墨很少。“转型社会学”企图面对这一“体制奇迹”及其所引发的诸种问题。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工具实证主义”以外的社会学研究手段,以便有能力面对剧烈变动中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安排。奠基于“行动社会学”之上的“社会学干预”或许就是有效方法之一。不过,面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过程,这一源出于法国图海纳学派的方法,必须在原则和技术上都有所改进。嫁接“解放社会学”的诸原则,形成“强”、“弱”两种干预手段,可能构成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本文结合对农民工和都市运动两种现象进行社会学干预式的研究,试图阐释“强干预”与“弱干预”的不同方式和操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