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能动的反作用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可忽略的作用 。  相似文献   
82.
关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运行规律的当代应用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指出,社会有机体的运行呈现出四大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社会意识一定要适应社会存在状况的规律,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唐昊 《兰州学刊》2014,(1):149-156
一个国家内部的社会意识是由国家意识形态、民间社会意识和知识阶层意识所组成。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意识结构方面的变化表现为:社会意识产出的重心下移;主流意识形态大一统的局面不再;不同社会意识的碎片化、激荡化等。社会意识领域的变化不但直接带来了诸多现实社会问题,更对政权合法性和政治稳定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应对之举必须建立在对社会意识变化清晰透彻的认识之上,也需要对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冲击效果做具体化的描述。文章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两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文化作为竞争力,必然要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关系所决定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实践共识共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促进社会文化变迁,重建社会文化伦理和文化秩序,重建和拓展文化公共广阔空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变革一切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创设和开拓自我价值增值和交换实现的制度平台,塑造全面发展的自由的社会新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85.
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责无旁贷要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融入党校教学培训的课堂。为了深入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提高党校教员在这一领域的教学科研水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于2014年1月10日召开了以"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为主题的小型研讨会,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委党校和广州市委党校的专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本刊现以笔谈的形式编辑部分专家在会上的发言,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一学术话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6.
文章从马克思哲学视域,阐释了文化的三重维度。即在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中,文化是“人化”;在唯物史观视域中,文化是与社会存在相对应的社会意识;在生产力视域中,文化是精神生产力。当今,马克思文化的三重维度对深刻认识文化的本质和规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
汉代“蚩尤”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今 《南都学坛》2006,26(4):13-18
“蚩尤”神话在汉代得以演绎充实,形成内容丰满的故事。不仅官方祭祀体系中重视“蚩尤”祭祠,民间也有广泛的“蚩尤”信仰。特别是齐鲁地方“蚩尤”崇拜尤为浓重,反映了汉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如果期求全面地说明汉代意识史,似乎不宜用“独尊儒术”做简单化的概括。  相似文献   
8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存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 ,得出的结论是 :当代大学生已形成了现代的人格和现代心理特征 ,他们所具有的现代社会意识是现实社会物质条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说明中国社会已步入现代化或小康社会。同时 ,当代大学生的现代社会意识又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学术界对社会意识概念、本质、构成和形式、基本特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基本哲学理论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社会意识诸形式的发生发展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具体研究,对我国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意识的生成机制、演变态势和规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该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和缺憾,值得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对社会意识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推动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0.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长期以来都是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作为贯彻人类社会始终、决定人类社会性质的社会基本矛盾来阐述的。但是这种阐述实际上既不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阐述的思想本意,其局限性是没有把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区别开来。从而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