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已经成为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形式,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设计的技术性、经济性、文化性决定了只有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才会有艺术文化的繁荣。反之,作为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艺术设计同样也是一种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2.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社会思潮十分必要,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会么是社会思潮、研究社会思潮的意义、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位置、社会思潮的分类结构、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与传播、社会思潮的功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93.
社会转型与观念变革的关系实质上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特殊体现。观念的变革是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社会观念又能动地反映社会转型的全貌。一方面,先进的社会观念引导、促进社会转型的实现。另一方面,落后的观念又影响着社会转型进程的顺利进行。为促进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就要加快观念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94.
周柳燕 《船山学刊》2005,(2):113-115
马克思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①明清时期较为发达的商品货币经济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新变化,带来了商业思潮的勃兴,给这一时期的社会意识、民情风俗以及文学艺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本文拟从文学的视角,通过可供观照的文学作品,探讨明清时期的商业思潮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5.
孔祥东 《职业》2011,(29):153-153
教师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意识的"潜移默化",技工学校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走进学生们中间,根据社会的需要适应实际情况,特别要注意适应自己的学生,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技工学校教师。  相似文献   
96.
清代两湖地区社仓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意把社仓制度和保甲制度相结合 ,体现出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并重的基层控制理念。社仓与常平仓在管理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找到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制度根源。这种仓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稳定基层的功能。  相似文献   
97.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行的人类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确立和完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规范政治行为的社会现象.与其他事物一样,政治文明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均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因而政治文明既具有依附性,又具有独立性.不同的政治文明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有普适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98.
从马克思的原文和权威译文的表述看,“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形式”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马克思没有把“社会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相等同,更没有把文学简单界说为“意识形态”。文学应归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极为复杂,将“审美”和“意识形态”组合成“审美意识形态”概念,并用此作为对文学本质的界定,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99.
所谓图书馆的社会意识,就是指从事图书工作的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和重视,也就是指对社会各个活动领域和各个领域的人们的认识和重视。我们说要增强和提高图书馆界的社会意识,就意味着要求所有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同志,在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每个环节,都把以不同内容和范围的情报信息为社会各方面服务、为社会各领域的人们服务作为立足点,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只有这们做,情报才能为全社会所利用,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实现其社会价值,成为社会的财富,为社会所共享,从而才能获得全社会的认同和共识,转变为社会的情报意识。如果从事…  相似文献   
100.
邵礼 《中国人文科学》2003,1(2):63-64,56
作者认为圣人之言与社会心理既是有区别的,又是有联系的,圣人之言,来自于对社会基层心理的观察、总结与思辨。圣人之言是圣人希望社会做到的一种境界,而非现实。现实往往与之有很大距离,有时甚至是截然对立的。儒家圣人之言转化为社会心理就是通过培养传播圣人之言的人才,法律儒家化,伦理、道德、政治三位一体等机制实现的。而只有有了一个良好的机制,圣人之言才不会成为基层民众的对立面,才能启迪人的心灵,引导人求真向善,探求生命的意义;而只有这样,圣人之言才能化为健康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