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端木蕻良小说人物生命力释放的形态,有别于同时代作者及至东北作家群。没落的贵族家世和萨满教文化及其祖先崇拜观念的浸润是这种独特性产生的根源。顽强的生命活力、大胆的反抗精神、强烈的求生意志构成了小说原始强力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2.
祖先崇拜是汉代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包括对本宗族已逝祖先的崇拜和人类始祖神女娲伏羲的崇拜。祖先崇拜具有维护统一的巨大凝聚力,通过群体性的祭祀和崇拜活动,使人们产生共同的心理体验和情感,并升华为共同的信仰和意识,从而把一个个分散的个体粘合为一个整体。祖先崇拜也是维系族人关系和维护宗法关系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73.
黎锦筒裙纹样是记录黎族社会历史的重要符号语言,其中蛙纹和人形纹是其核心纹样,黎锦筒裙人形纹包括蛙姿人形纹、具象人形纹和简化人形纹三种形式。人形纹是黎族早期社会祖先崇拜习俗的图腾表现形式,它所体现的内涵包括对人自身的崇拜、血缘崇拜、英雄崇拜等,从中可见早期黎族社会从图腾崇拜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4.
祭祀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见于《周颂》。《诗经》中祭祀诗数量之多,说明了祭祀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祭祀诗的祭祀对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周人的宗教观念,即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和以德配天的天命观。  相似文献   
75.
"德"之初是先民刻画种子发芽以求得庄稼成长的一个巫术,随着氏族部落的产生,"德"发展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在殷代甲骨文中"德"正是"祖先祭祀"的意思.西周"德"义从单纯的"(牛羊)祭祀"改良为"心、行"祭祀,春秋"德"义开始祛魅:(1)孔子以"仁"代"德",用他的"仁"观念将周公之"德"人文化.(2)子思在"德之行"的基础上首唱"五行学说",全面开启了儒家天人之学、心性之论、王政之道.  相似文献   
76.
满语的复数词缀有-sa/-se/-si/-so/-su、-ta/-te、-ri、-nar,它们具有各自的接加条件;对这些词缀接加条件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可从中窥测出满族早期先民对"数"的思维认知过程、氏族组织及祖先崇拜等原始先民的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77.
中国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帝王原型 ,它们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祖宗崇拜。当时 ,一个有才有德的族长往往被当作祖先和神来供奉、祭拜 ,成为神人合一式的帝王原型。此后 ,又演变为更具有人的色彩的天人合一式原型。各种明君和昏君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重复出现 ,体现了人们对统领整个家族的非凡力量 ,对凝聚这个民族的精神的渴望 ,体现了寻宗溯祖、落叶归根的愿望和对民族大家庭的认同  相似文献   
78.
《诗·大雅·生民》是周人追述始祖后稷的一篇传略 ,世述后稷的故事皆源于此。由于对《生民》某些字句的理解不同 ,而时代观念的变化也影响着对《生民》的理解 ,所以在解释《生民》和撰写后稷史传时就产生了诸多分歧 ,特别是关于姜怀孕、生育后稷的过程 ,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说法 ,这些分歧也反映了周人及后世思想文化、社会道德等观念上的变化和差异 ,也反映了姜后稷时代的婚姻形态、部族民俗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79.
祖先崇拜是儒释道等中国传统宗教与乡村社会生活秩序互构的内核.以祖先崇拜为代表的传统宗教伦理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相对稳定因素,并成为乡村生活秩序的内生性基础力量.在现代乡村生活秩序中,祖先信仰主要体现为:宣扬“祖先”和“孝”的理念、以家庭家族为单位完成敬祖仪式、构筑乡村社会的权力场域.对祖先崇拜进行适当制度化建构是协调国家、社会和宗教关系的很好途径,也有利于建立以内生秩序为导向的低成本乡村自治.  相似文献   
80.
祖先崇拜是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考察客家祖先崇拜的特点不难发现,客家祖先崇拜除了具有汉族祖先崇拜如注重风水、注重丧葬祭祀等特征之外,还具有祖先与法师合一、婆太崇拜盛行等畲族少数民族的特点。考究其原因,闾山教在此区域的传播强化了畲族的族群文化,畲族的族群文化的特点也为闾山教在此区域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二者相得益障。与畲族共居此区域的本属汉族的客家人,其文化与畲族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畲瑶等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的结果,使客家文化呈现亦畲亦汉的混融特质。当然,畲族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客家文化的影响,但这并非本文的主题所在。在畲客互动的过程中,闾山教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